
昨从省车改办获悉,省级党政机关公车改革中,有20家单位的一把手主动放弃公车保障,选择参与车改。(荆楚网11月3日)
说到公车改革,这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堪称“顽疾”。自从实施公车改革以来,多地出台五花八门的不同方案堆摞成山,措施也是花样繁多。然而总是以如何保障公务员群体的公车权利出发,而没触及公车腐败的真正“病灶”,去优化用车的人和公车运行的政务环境,甚至开改革“倒车”。报道称,日前在湖北省级党政机关公车改革中,有20家单位的一把手主动放弃公车保障,选择参与车改。笔者以为,这既彰显了部分省级领导干部参与改革的诚意,同时也看到了省政府治理公车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感受到了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和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实事求是讲,公车其实质是执行公务的必要工具,而不是非公务时的通勤用车。公车的功能是保障公务活动的正常、高效运行。它应随着公务而“动”,其存在不是为了保障“官”,而是为了保障“事”。但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无论是上下班、办私事乃至出外旅游观光,全都乘坐“公车”,心安理得的享受这社会待遇。究其原因,“公车”是身份的体现,而且气派,不坐白不坐。另外缺少事后的监督和问责,容易把工作待遇和生活待遇纠缠在一起,难以分清。自愿放弃公车打消了“公车私用”滋生的环境,遏制了“公车私用”可乘之机。
毋庸讳言,多年来多地“公车”所伴生的弊病已经严重损害到了政府威信,整改已到迫在眉睫。然而在公车改革实际过程中,无论是从政策制定或者具体实施,其实就是享用公车的既得利益者,是从自己身上“割肉”的改革。20多位一把手自愿放弃公车,无疑是使“官”的形象和“车”的待遇之间彻底脱钩,让官员“无公车可坐”成为常态和习惯,这就是一种进步。
话又说回来,随着20多位一把手带头自愿放弃公车,这也给如何通过公交车、出租车、公车服务中心、私车公用等多样化的方式,让官员们参加公务活动便捷乘车,不影响行政效率提出考验。同时随着公车保障大幅度减少,补贴标准制定,更应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离不开监督部门和群众监督这一关。也要防止改革过程中走样变形,明确公务交通补贴不是福利,不得以补贴的名义变相发福利,更不得既领取补贴又违规乘坐公车。说到底,需要监督的一视同仁和监管的“得力”。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敢于自愿放弃公车是治理车轮上的“铺张”,到深化车轮上的“改革”进步,是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措施,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它彰显了湖北省级领导干部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决心与勇气,值得一赞。
稿源:荆楚网
作者:鱼予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