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刘忠友:呵护我们的“精神故园”
发布时间:2016-03-14 15:02:17来源:荆楚网

  “贫困地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要有最低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面积不得低于300平方米,县级图书馆不低于800平方米。”文化部部长雒树刚13日在“部长通道”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3月13日新华网)

  文化扶贫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绕不开的话题。对于贫困的县乡而言,滋养文化的甘露,首先要有滋养精神的乐土。无疑,300平米、800平米,为精神的乐土提供了硬性保障。马克思原理告诉我们,没有物质基础的保障,要想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就像是飞机缺少跑道、火箭缺少发射架一样,再久远精深的文化,也难以成为文化雨露广为播撒。

  事实上,无论是乡镇文化站的300平米,还是县级图书馆的800平米,都是“最低保障线”。富裕地区,不需要给出这个硬性规定,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所需要建设的文化场所面积早就越过这样的标准。而对贫困地区硬性地要求达到这个标准,则是对文化扶贫提出的硬保障。按照“木桶理论”,一只木桶所能所能盛水高度,由最短的那块木板所决定。同样只要有一个县乡没有摆脱文化的贫困,都不能称之为全民族的小康社会。

  事实证明,越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是需要我们守住精神家园。经济的发展,只需要有项目、有产业、有核心竞争力作支撑,就可以赚到钱,就越能让衣食住行有更好的保障,这才算是推动了物质生活的发展。然而,人内心的充实,并非只需物质的丰满,更需要精神的富足。两者缺一就是“跛腿”,或是干巴巴的“两张皮”。单有物质的富足就是“土豪金”,单的精神的富足就是“穷快活”,唯有物质与精神同步富足,才算得上是有血有肉、有品有质、富有生气活力。

  尽管“无钱难倒英雄汉”,但物质毕竟还是身外之物,只有内在精神的充实,才能像骨架一样,撑起一个人的灵魂。“提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其本身反应的现实社会中,物质与精神的节奏有所失调,精神步伐的滞后产生了悖异的生存观,更需要从内心世界去作精神调理。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片“精神故园”。故园里的土壤是温暖的、踏实的、向美的,一本好书,一个历史的经典,一句善良的话语,一个激动人心的小故事,都可以让人心得到滋润,让精神收获营养。

  故园不在大,花香不在多。300平米、800平米,只要不搞形式、精心呵护,小园故土就会长出精美励志、愉悦人心的“精神小树”,这应该也是文化古国的传承期待吧!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忠友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