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只有童年是最无忧无虑的。而中华文化对孩子的启蒙更是不可或缺的。当孩子们牙牙学语,就有“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的《声律启蒙》;稍稍年长一点,就会开口诵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知道了尊师重教;而到了“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年纪,也即将吟诵起千古一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了。《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等耳熟能详的典籍灿若星辰,为中华民族创造辉煌的东方文明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年的孩子们,就是在这片浩瀚的书海中,潜移默化地体味到了什么叫做无忧无虑。
玩,是孩子的天性。还记得我小时候被光荣地评为“猴贱马爬”小能手,是一个抓着泥巴都能玩半天的熊孩子。那个时候对什么都好奇,也不害怕什么,抓到蝴蝶都要研究半天,直到有一天抓到了一只蜜蜂,被蛰了小拇指才哭着跑回家,然而第二天又没心没肺的跑出门;也记得那个时候刚刚接触科学,存了一个月的零花钱,买下一个放大镜,去烧用圆珠笔涂黑的作业本,然后就挨了一顿揍。现在想来,我今天捧着《量子力学》爱不释手的兴趣也正是由此启蒙。
然而现在,每次看到虎爸狼妈的新闻都让我内心发寒。他们错误地汲取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糟粕,认为孩子越打越成才。然而英国诗人丁尼生说过,“暴力是盲目的野兽……如果仅仅付诸于殴打,那会让孩子们只信奉“拳头大的是老大”这一伪真理。随之将谦和、友善、诚实等优良品质抛诸脑后,更别说有的家长自身都是无理之人,自然会选择这种对孩子身心伤害极大的简单粗暴的教子方式。
家长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没出息,但是对孩子来说,什么才叫做出息呢?有一个小故事说:家人围着6岁的儿子问他的理想,儿子说他想当医生。外婆说医生好,社会地位高;奶奶说待遇也不错;爷爷说除了工资还有其他的收入呢;外公说更重要的是以后找对象方便!我问儿子为什么想当医生。他说:“不是说医生可以治病救人吗?”
我还曾看到一个作画的孩子,绿色的草、红色的花、褐色的树干和大团大团云朵似的树叶,所有的配色都恰到好处,然而他的太阳却是绿色的。看着他满是汗水的脸颊,我觉得他肯定是怨怼这炎热的盛夏吧,所以才钟情于绿色的太阳。这种心境单纯、简单、干净。
卢梭在教育学名著《爱弥儿》中说“宁可让儿童一个字也不识,也不要使他为了学到这一些学问而把其他有用的东西都牺牲了。”鲁迅曾在狂人日记的结尾疾呼:“救救孩子……”窃以为,孩子的欲望绝非名利,只有美好的追求,才是人性中闪光的精髓。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正是因为他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瞳仁和纯洁无瑕的视界。他们眼中的万物是色彩斑斓的,他们的世界里“有星星同他说话,天空也在他面前垂下,用它傻傻的云朵和彩虹来娱悦他”……身为成年人,我们要做到的事就是倾心呵护他们的世界,守护绿色的太阳,给纯真的心以最大最好的鼓励,让孩子的眼睛里找得到天堂。
稿源:荆楚网
作者:周雨浓
(作者:刘展)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