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易国祥:“大学生也在救援”这道风景应该有

发布时间:2016-07-11 10:26:41来源:SRC-13

  " 学校有危险,我们不能就这样离开。" 主动请缨坚守 5 天 6 夜,58 名大学生送出七百居民。昨日,一面印有 " 大学生抗洪抢险志愿突击队 " 的红色旗帜,放进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校史馆内。(7月10日长报君公众号)

  一场罕见的洪灾之后,武汉当然要展示自己在重大灾害面前的生命力 ,一是这座城市军民的英雄壮举,二是这座城市在洪灾之后立马恢复的生机。而58名大学生坚守校园,并救出七百居民,是这场救灾画面中很特别的一道人文风景。作为大学生全国最多的武汉,这道风景应该有。

  在大雨如注的那几日,市政府在组织救援的同时,呼吁市民最好不要外出,甚至提倡上班族调休。但这丝毫不是剥夺市民组织自救和参与救援的权利。58名大学生在校方组织撤离时主动请缨加入应急志愿队,他们把自己当成了学校和城市的主人,看似理所当然,对于社会多有微词的90后,不能不说是一种可贵的成长。

  依稀记得近几年,武汉市市长亲自到高校给每一位新生赠送百元“武汉通”,三镇温情拥抱,让学子们亲近和了解武汉,热爱武汉。遇有重大庆典,坚持组织在校大学生观光。如果说此举意在培育“新市民”,当这座城市处在危难时刻,大学生用汗水和牺牲刷“存在感”,无疑是对这种渴望和期待的一种回馈。

  当暴雨让城市几近瘫痪,许多高校学生被困的消息传开,不论是武汉还是在外地的家长都忧心如焚时,我们是否想到,紧急赶往危险地带救援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包括市区救援人员,很多一线人员也是90后,没日没夜,顾不上劳累与安危,他们与大学生们可能就是同学和朋友。这58名大学生主动参与救援,才不愧为同学,够得上朋友。

  缺席有重大影响的社会事件,会是一种人生的遗憾。笔者有两次类似经历:一次是当年武汉暴发非典,从外地赶回武汉就被隔离的我,直到事态改善才“回归”社会;二次就是这次洪涝,我正在北方,灾情让我归心似箭,等到回汉,却已雨歇天晴。次日,我早早一个人跑到总理刚视察过的管涌抢险点,久久凝眸,似乎才缓释了那种缺席的遗憾。

  在武汉高校学子中,也许不只这58名大学生敢立潮头,在洪灾面前不添麻烦,不当弱者,不甘被救援,这种“我在我担当”,将是他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却绝无“我在却我缺席”的遗憾。

  稿源:荆楚网

  作者:易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