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郭元鹏:处理“学术不端”需要端正态度

发布时间:2016-07-20 09:37:27来源:SRC-13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办法》要求高等学校明确具体部门负责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并明确规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或线索明确的匿名举报。对于媒体公开报道的学术不端案件高校应予受理、主动调查处理。(7月19日中国新闻网)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是教育部第一次以规章形式对高等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做出的规定。从积极角度来看,这样的规定有着突破固有监督模式的美好。尤其是“对媒体公开报道的学术不端案件高校应予受理”这句话,让很多媒体人感到自豪。这显示出了媒体的力量和价值。

  但是,处理学术不端岂能坐等媒体报道?眼下,很多事情是很奇怪的。食品问题是媒体推着查处的,贪污腐败是媒体推着查办的,安全隐患是媒体推着查找的。这一方面显示出媒体的积极作为,一方面显示出有关部门积极接受舆论监督的态度,再一方面显示出的是积极改正错误的虚心。

  可是,社会分工是细化的,是明确的。很多问题原本不该依靠媒体发现。就像学术不端这样的事情,原本最早发现的,最该发现的,是教育主管部门,而不是媒体记者。再说了,对于媒体记者来说,隔行如隔山,他们未必就有一双识别学术不端的火眼金睛,即使他们有火眼金睛,也不能完全发现所有学术不端行为。对于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可以依靠网络搜索,或者是被侵权人的举报而获得。可是,对于那些相当小众,相当内部,相当隐秘的学术造假,他们该如何发现呢?

  媒体公开报道的学术不端行为虽然很多,但是也只是这种现象的九牛一毛。说到底,处理学术不端这样的事情,教育部门不能坐等媒体报道,主要的监管责任还是在自己的肩头。首先来说,对于学术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才是最为专业的。其次来说,学术不端败坏的是教育系统的形象,理应自己主动出击。

  学术不端现象的存在,是因为很多所谓的学术是没有多大实用价值的,写完了几万字之后,也就是一堆废纸了。学术里究竟研究了什么,写出了什么,就连提供学术报告的人自己都忘记了。

  试问,虚假的学术报告,抄袭的学术报告,当他们的作者呈报上去之后,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真的仔仔细细的看了吗?很多时候,只是看看标题,看看封面,看看开头和结尾就算考核完了。这也难怪,枯燥的,没有意义的学术报告谁有耐心看下去?这也为学术不端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说白了,也和学术泛滥成灾有关系。

  处理学术不端“防火”比“灭火”更重要。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放在预防上,而不是等到形成舆论热点之后去“灭火”。 对学术不端,需要端正监管态度。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