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农产品最初一公里冷链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地冷库和批发市场缺乏,农产品采摘后无法在第一时间预冷、分级、包装、标准化,导致我国农产品损耗高,每年损耗超过3000亿元。8月3日,在“2016第四届——镜泊湖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峰会”新闻发布会上,物流行业的人士呼吁解决冷链物流软肋,突破农产品贸易难题,提高农产品附加值。(8月4日 中青在线)
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关注度不够、经验不足等,农产品在一上市的“最初一公里”就因冷链保障不足而导致农产品不能“光鲜入市”。在市场化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全球化等影响纵深发展时,农产品在有充分冷链服务中“冷艳”上市,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众所周知,农产品卖象好,就能给消费者留下好印象,消费者就会有购买的冲动,反之亦然。油桃滞销、生姜滞销、橙子滞销、牛奶滞销……每当农产品滞销的消息出现时,各种原因都会被广为关注。除了种植养殖结构不合理、产品品质相对低端等因素外,农产品冷链保障的缺失,也为农产品滞销埋下伏笔,让农产品错季销售成为了难题。
农产品冷链保障不足,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量的农产品在生产后,尚未进入市场就面临着保鲜能力不足,特别是对那样易腐农产品、保鲜要求高的农产品等。因为冷链保障不力造成的损失,每年损失高达3000亿元。一方面是因冷链不足造成的巨额浪费,另一方面是优质农产品卖不出高价。两方面的价值丢失,无不警示着农产品“最初一公里”的难题必须要尽快攻克。
造成农产品冷链保障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农业生产形式现状。个体农业,在短距离小市场销售并未对冷链提出太大要求,同时由于资金不足等因素,当前个体农业对冷链保障不能支撑起冷链保障体系的建立。二是产业化服务不足。相关冷链保障服务市场起步晚,缺乏足够的经验。三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目前,国家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开展了冷链服务试点,但农产品入市“最初一公里”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一方面是市场对农产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从农产品自身的营养、品质和卖象上都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农产品在供应初期就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这个不足,尤其需要多管齐下加以解决。不管是从农产品供给侧改革这个大角度去关注冷链服务,还是单纯从提高农产品销售来看,农产品冷链服务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是保障农民权益、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农产品市场越来越走向中高端化,对冷链等保鲜服务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农业越发展,产品品种越多,市场越多元、覆盖越广,越需要一个全面无缝隙的冷链保障体系来支撑。解决这个难题,既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还需要放宽市场准入,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引导支持社会资本有序参与到农产品冷链保障服务中来,让农产品受益、资本受益,最终让现代农业受益、农民受益。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