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李长安:有多少贫困户就有多少“牵挂的人”

发布时间:2017-02-14 09:22:42来源:SRC-13

  在鲁西北采访时,遇到一位县委书记,她手机上存着160多个贫困户、上访户和困难户的电话号码。她说,不管多忙,只要这些群众发短信、打电话给她,她都会认真接听和回复。“尽管只是一个电话和短信,但群众觉得你在乎他,会由此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2月13日《人民日报》)

  当前,一些扶贫干部尝到了“跟着感觉走”的扶贫模式带来的“甜头”。一些扶贫干部,自己不创新扶贫方式方法,却习惯“临帖”式扶贫思维。看见张庄发动贫困户搞大棚蔬菜,脱了贫,自己也发动贫困户如法炮制,短期内的确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扶贫工作不“脱帖”,最终就会造产品过剩,白菜烂街的现象;一些扶贫干部“出嘴不出力”,跟着扶贫大部队“喊口号”,也有贫困户脱了贫。然而,如今扶贫攻坚已经进入深水区,剩下的贫困户都是极贫者,是硬骨头,面对贫中贫的贫困户,“东施效颦”黔驴技穷。究其原因,还是没有沉下心来,把贫困户当成“最牵挂的人”,没有弄清楚贫困户“困”在了哪里?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精准扶贫,不仅需要物质方面的投入,也需要情感投资。一方面,让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件大事,所以扶贫工作更应该是扶贫干部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既然是事业,就必须要投入百分百的感情,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给钱给物,“授人以鱼”;另一方面,时时、处处、事事把贫困户放在心上,把贫困户当成“最牵挂的人”,一言一行为贫困户着想,就会激起贫困户脱贫的“欲望”,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内生动力。

  现实中,部分扶贫干部并没有把贫困户当“有缘人”,而倒是“一面之缘”“似曾见过”,张三李四“困”在哪里?心里一片模糊,不要说保存贫困户电话,就是自己递过去的名片也是“有名无实”,让贫困户有事找不到北。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说贫困户“困”在地理、大病、灾难、思想、智慧上,那么扶贫效果不佳,扶贫干部则是“困”在了缺乏为贫困户脱贫的紧迫感上,“困”在扶贫工作缺乏情感润泽上。纵观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月,可以用一个关键词——“牵挂”来概括,从新年贺词“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到从瑞士出访回国马不停蹄到河北省张家口市,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算扶贫账、谋脱贫计,给困难群众送去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正是有了习近平总书记四十余年如一日对贫困户矢志不渝的这份牵挂,才有了今天贫困人口的锐减。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当前,尽管扶贫成绩显著,但要实现2020年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这需要每一位扶贫干部都能够把自己扶贫的对象记在心上,把贫困户当成“最牵挂的人”,对贫“困”情况了如指掌,做到“不管多忙,只要这些群众发短信、打电话,都认真接听和回复。”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