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是一个农民工集中的行业,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由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建筑工人都是从事低端体力劳动。但随着城市的不断长高,许多农民工成了名副其实的“技术专家”。武汉市镶贴工陶猛从一名80后农民工泥瓦匠变身“镶贴大师”,先后获得过“全国建筑装饰业技术能手”“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首席技能大师”等荣誉,年薪20万。(3月23日央视网)
有人说,一个泥瓦匠,技术再好,也就是做低端体力活的建筑工人,凭啥能拿20万的年薪,收入远远超过了坐办公室的“白领”?如果某些人还有这种想法,那就不合时宜了。其实,我国不缺的是坐办公室的“白领”,每年公务员招聘,有的数千人竞争一个岗位,而技术岗位人才却有大量缺口,甚至高薪也很难揽到合适的人才。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李守镇指出,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到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
我国缺少大量的技工,关键是在我国还对技术工人有一定的偏见,认为技术工人的层次不高,就是干苦力活的,认为他们文凭低,素质差,是“低人一等”。另外,长期以来,技工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等一直没有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而,很多人千方百计往“白领”堆里钻。甚至宁愿找不到工作,呆在家里,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十分辛苦的技术活。所以,像陶猛这样的农民工泥瓦匠变身“镶贴大师”,年薪20万,是一种社会的进步,让人感到了农民工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的提升。
当然,像陶猛这样的农民工能够华丽转身的毕竟还是少数。在我国,技工的待遇和地位低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企业拿高工资引诱一些技术工人进入单位后,就不把他们真正当人看,不仅想办法克扣他们的工资,还动不动让他们加班,拖欠他们的工资。因而,绝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选择干技术活。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我国特别是东南沿海频现“技工荒”的同时,大量的从事电焊、水电、安装等工作的技工却涌向了国外,这种反差说明了目前“技工荒”在国外也同样存在,但我国的技术工人却不惜背井离乡去国外“打洋工”,证明技工在国内和国外的待遇及社会地位有着很大的反差。
技工是遵循按劳分配规律的一个工种。要想让更多的人从事技术工作,一方面要提高技工的工资待遇、生活待遇,另一方面要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不再把他们看成“下等人”。才能让他们增加职业尊严感和社会荣誉感,才能激发年轻人成为技术工人的欲望,才能让他们感到做技工跟白领一样脸上有光,不失体面。为此,国家应该从制度层面设计,除让技工在身份上得到认同和尊重外,更要合力优化技工成长和发展的环境,让技工能够活得体面、受人尊重,有机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有实现个人价值的空间。只有让更多的技工收入碾压“白领”,只有在政治上让他们与“白领”有一样的待遇,才能让世上出现更多的“中国制造”。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胡建兵
(作者:周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