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评论大赛】宋潇:就怕范雨素成为下一个“凤姐”

发布时间:2017-04-27 08:19:39来源:湖北日报网

  《我是范雨素》的文章火了,连带着跟它一起火起来的,还有文章的作者范雨素。这个在北京常年干着育儿嫂工作的人,凭借着朴实的文字、真实的经历以及对底层人物的细腻笔触,成为了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然而,媒体的登门拜访,可能并不会给她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改变,相反,正如范雨素所回应的那样,她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只希望这件事能尽快结束,她不适应有这么多人关注,没想过靠文字改变生活……

  从《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出现到刷屏,不到一天,而范雨素本人接到各种采访电话,也不过只有几个小时。短短的时间之内,这位普普通通的妇女身上,就被裹上了各种标签,诸如“底层代言人”、“农民文学家”这些,似乎还不足以概括出公众和媒体对此事的共鸣程度。这剧情,大概和当初凤姐的遭遇如出一辙,同样都是底层人物,同样是靠文字和媒体的推波助澜,这二人的诉求和经历才得以展现在公众眼前,可若细究起来,她们的遭遇却又大相径庭,范雨素目前正在“走向神坛”,而凤姐则早已登上神坛,并有“日薄西山”之势。

  而恰恰是这种想要将范雨素推向神坛的趋势,让人不由得担心起来,她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凤姐?提出这个忧虑,并非出于对底层人物的歧视,相反,我从来都不认为她们的文章不好,从她们的身上,我也看到了我周遭人群的“众生相”,比如对农民工子弟的教育、贫富分化所带来的观念分化、农民土地资源无序征收等等,也确实引起了我的共鸣。但是,有共鸣不代表就会轻易感动,因为感动可能会演化成同情,而同情则可能是我们这些外围人群所能选择的,最短暂也是最无济于事的姿态。

  有时候,朴实的文字最容易造就廉价的感动。廉价的感动来得快,去得也快,当这些感动以一种喷薄之势向当事人袭来,可能会让她措手不及,当感动突然消失,一切归于平静,范雨素所描述的“阶层壁垒”恐怕还会一如既往。不得不说,她的文章得以被关注,一方面是本身对众多社会“边缘群体”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则承载了很多站在高处的人群的同情心,估计很多人在转发文章时都会说: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可这何尝不是当初凤姐所经历的一切?甚至就连沸沸扬扬的“罗尔事件”,也颇有点类似的味道。当初,把他们推向神坛的是媒体,未来可能将他们推下来的也是媒体,曝光可以让底层人物“翻身”,也能让他们越陷越深。朴实的文字和真实的情感,是范雨素的文章,得以“鹤立鸡群”的主要原因;而廉价的感动和短暂的同情,也足以让其从神坛跌到谷底。

  过分拔高或者贬低《我是范雨素》,都不算一种合理姿态,从个体的不幸,观察到群体的不幸,也仅仅是观察者所能注意到的表征。个体受众的文化阅读,固然可以体现为对某种权力的“反抗”,但倘若没有基于整体社会视野的公公价值的支撑,只能是一种无意义的自我沉溺。换句话讲,不从根本上突破城乡分隔,导致的医疗、教育、户籍等制度的差异,不去体察《我是范雨素》背后所想要表达的阶层分化、代际贫穷等真问题,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范雨素被淹没在公众廉价的感动情绪中。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宋潇(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