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王满:高考改革要体现科学主旋律

发布时间:2017-06-09 11:43:02来源:湖北日报网

  高考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包括高考科目改革、取消婚否年龄限制、试点春季高考、试点高校自主招生等等,莫不如此。对于扩大学生选择权的改革举措,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也需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思路,以适应扩大选择权、用好选择权的高考新主题。(6月8日新华网)

  2017年的高考虽已落下帷幕,但是人们关于高考的议论余热不减。因为今年恰逢恢复高考40年,自然增添了几分记忆情怀,几代人的情感交织到一起。在讨论试题的同时,更多的是对高考变化的探讨。从试题难度、考试科目、命题角度等方面,我们可以用三个关键词归纳,即“不定向”、“多选择”、“人性化”,共性是都体现了科学主旋律。

  早年的高考科目是固定不变的,公共科目都是语数外,文科综合是史地生,理科综合是物化生。这种设置的初衷是区分文理两种类型,因为两者属性差异明显,分科可以把科目优势集中起来。但是这种设计明显存在局限,实际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并不是所有文科生的最强项都是历史、政治和地理,有些文科生可能擅长物理、化学或者生物,反之亦然。所以,考试科目自由组合、“不定向”设计给了考生更加多元、自由的选择,比如浙江高考科目实行3+7选3,文理可自由搭配,考生有35种组合选择;上海高考科目实行3+6选3,考生有20种组合选择。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挥考生最大潜质,而且为其专业选择奠定了兴趣基础。

  “多选择”给了考生更加合理的取舍机会。高考作文,历来都是民众关注的峰点,有人说,高考作文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在各种学科中,谈论高考作文最没有门槛,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说两句。但是,我们如果细心留意,可以发现以往的作文命题存在一个弊端,要么围绕一个固定主题,要么是既定的一个题目,这样就容易出现考生无话可写、见解不深、胡乱编凑的情况;也可能出现部分考生“阴沟里翻船”、部分考生“瞎猫撞上死耗子”的尴尬局面,有失偏颇。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些考生平日积累有限,便会对考试话题不熟甚至不曾耳闻。所以,近年来“多选择”给考生带去了福音,通过给定几个关键词或一组诗词,从中任选一到多个完成作文,考生便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取舍,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公平公正。

  十年寒窗苦读,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人们对高考的长久共识。每逢这一节点,除了数百万考生,全国也进入高考模式,工地停工、车辆禁鸣、交警护航,连广场舞也为之停跳几天。高考太特殊了,对于高考的主力军而言,是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但他们承受了多方面压力,无论是备考迎考,还是学校家庭,以及梦想未来。这些压力或多或少会对他们考试发挥造成影响,常言道,正常发挥既是胜利。令人可喜的是,高考越来越“人性化”,从“众人争过独木桥”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筛选模式变化,录取比例不断升高,更多的人可以继续深造;从“一科一次考试机会”到“两次选最佳”的确定成绩方法,容许考生发挥失常,最大限度给予关怀。

  不可否认,高考并非完美无瑕,但无法设想没有高考是何种面貌。今天,我们依然因为它的到来而激动,因为它承载了人们对社会的期待——有改变命运的希望,有公平透明的底线。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