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袁庆峰:能否给“葛宇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发布时间:2017-07-13 08:23:54来源:湖北日报网

  近日,一则《如何在北京拥有一条以自己命名的路》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热传。文章中称,一位名叫葛宇路的学生从2013年起寻找地图上的空白路段,并贴上自制的“葛宇路”路牌。随后,高德地图等地图收录这条道路,这条本来无名的道路竟以“葛宇路”这个人名来命名。(7月12日《北京青年报》)

  这条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葛宇路”最近是真的“火”了,在百度“热搜”中的排行一直是遥遥领先!然而正所谓“福兮祸之所倚”,按照此类事件的一般处理规律,很快,“葛宇路”的违法路标就要被城管拆除,一块新的路标可能就会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这一次,“葛宇路”的行为艺术创作恐怕要寿终正寝了。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葛宇路”虽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它却在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人们的指示符号。几年来,人们默认、记住,并不断使用这个名字,在邮寄快件、打的出行时,准确的道路名称表述给百姓带来了便捷。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将这一地名的收录,也使“葛宇路”产生了更大的现实作用和广泛影响。一个使用了四年,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深入人心、妇孺皆知的道路名称,如果被更换,肯定会在一段时期造成人们认知上的混乱。假设“葛宇路”没有被热炒,这个名字估计还会继续使用下去。而今,这个名称“火”了,更是加深了人们对它的印象。“葛宇路”名称的继续沿用,又有何不可呢?

  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葛宇路为道路命名的初衷,只是一种单纯的源于对“名字和个人的关系,以及私人符号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某种趣味性思考”后的艺术设计,既非恶作剧,更没有什么歹意。而且,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还很有趣。在了解了这件事的原委后,好多网友纷纷为葛宇路本人点赞,称赞他的思维与众不同,“脑洞大开”。创新社会的形成,需要宽容的舆论氛围。而“棒杀”则往往会造成对创新思维最致命性的打击。

  英国著名解剖家麦克劳德的故事就是宽容能够极大地保护人的爱好、激发人的潜能的范例:小时的麦克劳德想看看狗的内脏到底是怎样长的,就偷偷杀了校长的狗,校长经过一番思考,并没有处罚麦克劳德,而是让他画出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图。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麦克劳德的好奇心转化为了探索的原动力。最终,麦克劳德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如果我们的主管部门也能有麦克劳德的校长一般的宽容,继续保留道路的命名,这无疑是对“葛宇路们”创新冲动最好的激励。

  当然,最终是否能够保留“葛宇路”还取决于相关的主管部门。根据《北京市地名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其实,“葛宇路”从一开始就不是以人名命名的道路,如若以名字命名,当是“葛宇路路”。而这命名如果能够得以沿用,那么,“葛宇路”也将演变成一个故事:一个大众保护艺术创作的故事,一个普通百姓填补道路命名空白的故事,一个主管部门勇于直面而不回避自己失误的故事。

  主管部门如若能怀着宽广的胸襟保留“葛宇路”,那么,这个故事的结局还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轻喜剧!而若干年后,这曾经的故事岂不是一段美谈!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袁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