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刘天放:聚焦“闲置”资源,“共享”才能成真

发布时间:2017-08-15 08:51:05来源:湖北日报网

  今年6月,成都双流率先启动“空港旅游共享之旅”,以“高校+双创+旅游”的模式“联姻”,整合和利用区域各类闲置资源。宋欣荣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大四学生,暑假来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实习。一不小心,他成了我国首个入住“共享宿舍”的旅客。在成都住了18天,第一天免费,以后每天25元,在成都实习期间,他的住宿费仅花费425元。(8月14日《华西都市报》)

  对初到成都的宋欣荣来说,“共享宿舍”给了他一个巨大惊喜。成都这所高校开放了41间共享宿舍,宋欣荣入住18天才了花425元,而且,几乎每天都有人造访共享宿舍。看来,这所高校推出的“共享宿舍”取得了初步成功,不仅为他人提供了便利,还盘活了闲置资源,可谓“多赢”。“共享宿舍”看似另一个可为“共享经济”添砖加瓦的项目,各高校乃至其他有意“共享”的地方,都该对此深思。

  在“共享经济”如火如荼,却也有些泛滥的当下,成都高校的“共享宿舍”,给人们带来了一股清新。当前,共享经济遍地开花,可其中也有不少是“伪共享”。共享即“分享”,是将物品或信息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他人共同拥有,有时也包括产权。共享,是指资源的共同分享和利用。然而,也并非件件物品都有“共享”的可能。“共享”的首要前提就是资源必须“闲置”,不能人为创造资源,否则,就是借共享之名实则搞“伪共享”,反而浪费资源。

  例如,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共享睡眠舱”,就在多地被叫停,因为这些太空舱无须登记身份信息即可使用,易被违法犯罪人员利用,藏身落脚;太空舱为封闭式,内部空间狭小,发生火灾后无法及时扑灭逃生,存在治安和消防隐患。如此“共享”,被不少人认定为变味儿的“共享经济”,是打着“共享”的旗号,实则搞“分时租赁”的一种商业模式。

  “共享”时代,能拿出来共享的东西很多,但一定要以“闲置资源”为前提。“共享经济”是把闲置的社会资源利用起来,而不是新增额外的产品和服务。如今,有些人总是愿意跟风,把不是闲置资源,或是没有多少市场需要的东西拿出来,硬要“共享”。如共享雨伞、共享汽车、共享冰箱、共享奢侈品、共享睡眠、共享充电宝等等。上述“共享”就不是很成功。

  而成都双流率先启动“空港旅游共享之旅”,以“高校+双创+旅游”的模式“联姻”,整合和利用了区域各类闲置资源,这既满足了“共享经济”中“闲置资源”的要求,也符合大众创业和人们休闲旅游的迫切需求。可见,只有把目光聚焦在“闲置”资源上,“共享”才能成真,也才能使社会上更多的闲置资源都被充分利用起来,这有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共享经济”突然降临,令几乎所有人措手不及,但无论如何,也要实事求是,而不是借此投机。

  成都高校推出的这种“共享宿舍”还带给我们另一些启示:有些高校宿舍属于限制资源,那么,高校乃至机关事业单位、公司等的其他资源是否也可“共享”?体育馆、操场、食堂、图书馆等,这些有益于公众健身、休闲、餐饮,以及追求更高精神生活的“阅读共享”,是否可以走上前台,服务于大众呢?这看似符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共享经济的基本原则,因此,让此类“共享”更多一些,难道不是好事?

  当然,像其他“共享经济”一样,在开启“共享宿舍”之前,还要考虑规则的制定,要警惕打着“共享”的名义,实则重复搭建,浪费资源的问题,“共享宿舍”概莫能外。尤其是要在“共享宿舍”的收费上,需做到“低廉”,因为高校等闲置资源本身就具有公共属性,虽然需要一些管理成本,但为社会服务的根本不能失去。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天放

(作者:刘天放  编辑:刘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