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罗萍:文化扶贫提振群众“精气神”

发布时间:2017-08-21 16:09:10来源:湖北日报网

  进入精准扶贫攻坚阶段,文化扶贫怎样加速精准落地、有效落实?17日,省文化厅召集全省市州文化部门负责人、37个贫困县宣传部、文化部门负责人汇聚竹溪县,召开全省文化扶贫工作推进会,提出七大类一系列文化扶贫工作任务。(8月21日湖北日报)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文化扶贫既是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文化事业,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的关键所在。因此,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文化惠民活动的开展与深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扶贫需要转变观念。传统的扶贫主要是从经济物质上进行辅助,而贫困地区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既要从经济上加强扶持,更需要加强智力开发。农耕文明时期的辛勤劳动精神,中华文化典籍中记载的孝敬、懂礼等教义,中国古代名门望族诞生的家风、家训,这些文化财富正是当前许多村落缺失的精神支柱。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文化扶贫是促进脱贫攻坚由政府“输血”,向群众自主“造血”转变,促进群众脱贫观念革新的重要方式,旨在祛除贫困群众向政府伸手的懒散习气。观念一变天地新。竹溪县蒋家堰镇敖家坝文化大院采取“文化+农家乐”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年均接待观光、休闲、体验的游客10万余人次,带动了周边近200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挖掘当地传统文化资源,树立品牌效应,招揽外地游客,让文化成为商品,走出去,带进来,这是贫困村脱贫致富的一种发展模式。只有“我想发展、我要发展、我能发展”的自我定位、“我想脱贫、我要脱贫、我能脱贫”的自主意识,在帮扶支持下由精准“扶”贫到精准自我“脱”贫的思想观念转变才能完成“脱”的“任务”。

  文化扶贫需要精准施策。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指出,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抓工作。其中在谈及“明确重点,精准聚焦”时,他提出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领域合作拓展。什么是文化精准扶贫?它是指通过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品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扶持、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因需而异、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活动,从而有效提升贫困人口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技能,逐步改善和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因此,在公共文化设施扶贫、文化惠民扶贫、文化产业扶贫、艺术创作扶贫、文化人才培养扶贫等领域里要用心、用力、用情,要因村、因户、因人制策,不仅使更多贫困人口平等地分享文化福利,更是通过扶智、扶志、扶技,让贫困群众脑袋和口袋都“富”起来。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