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霍计武:克挑战“绘”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

发布时间:2017-10-23 16:52:52来源:湖北日报网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一天,高中老师发来一段视频,拍的是家乡的河畔几只白鹭正在戏水。他还附上一首小诗:昔日臭水河,今朝白鹭飞。观鸟思变化,喜迎十九大。几只“白色精灵”的回归,更添了几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10月23日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引入“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全国掀起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我们研究“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指导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看到,近年来轰轰烈烈的“美丽乡村”建设虽让广大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但却仍然存在外美而内乏精致、一年美而不能年年美、农家乐各自为政式的恶性竞争、特色农业开发度低且没有著名品牌、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充分、村庄美而村民不富等诸多“美丽乡村”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对待此类问题,相关主管部门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这不光涉及到当地的农村是否能越来越美,更是直接关系到精准扶贫、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甚至是“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换句话说,此类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五里界“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既已存在的问题,给出“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处理好深化认识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美丽乡村”的建设,涵盖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对于其认识要深刻、全面,要从城乡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角度深刻理解“美丽乡村”的内涵和意义,在持续深入的学习和“美丽乡村”建设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不能偏颇,更不能走入死胡同。

  处理好牵头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越多部门参与对工作开展越有利,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为才有位。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时,整合相关部门的资源,一定要加强沟通、相互配合,主动作为,形成“1+1>2”的建设合力,把各种分散在各个部门中的惠农资金统一整合到“美丽乡村”建设平台上,形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使之发挥最优效益。

  处理好高标准动态规划设计和严格实施的关系。针对“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有关地区和部门一定要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和实施问题高度重视。要坚持高起点设计的理念,并在具体的规划实施过程中动态完善设计,使设计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要抓好规划设计的实施工作,对于规划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不折不扣的予以实施,坚决杜绝实施打折扣的现象,要定期对项目的进度进行建设,对工程质量进行把关,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切实落到实处。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大,不能靠政府用重金打造“盆景”,不能靠财政资金大包大揽,否则不可持续,也无法复制推广。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财政奖补资金为引导,鼓励吸引工商资本、银行信贷、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解决投入需求与可能的矛盾。村庄内部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维护和运行,也须积极发挥村民自治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乡村社会组织,探索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维护、自我管理的社会民主治理机制,最终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动力。

  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村庄不仅是农民的居住地,也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农民是“美丽乡村”的主人。建设“美丽乡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村里的事要由农民说了算,政府的主要作用是编规划、给资金、建机制、搞服务,不能包办代替,不能千篇一律,不能强迫命令,更不能加重农民负担。在加大宣传全面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专家论证、村民民主议事、上下结合的“美丽乡村”建设决策机制,并通过一定的群众参与机制,真正让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真正共享“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

  处理好乡村美与村民富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有符合当地实际并富有特色的产业链作支撑,才能不断增强美丽新动能,如果没有产业链支撑,不能实现全面充分的发展,村民富不起来,美丽就会显得华而不实,难以持续发展。因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应与培育当地特色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等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禀赋和现实条件,发展多样化经济,并以某发展好的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实现相关产业一条龙的产业链,明显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为“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夯实坚实的物质基础。

  处理好“美丽乡村”“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美丽乡村”既包括村容村貌整洁之美、基础设施完备之美、公共服务便利之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之美,也包括管理创新之美。在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的同时,要努力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新型社区治理机制和农村产权交易流转机制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同步推进相关改革,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释放农村发展活力与潜力,营造与“美丽乡村”相适应的软环境,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农民幸福家园。

  全国各地的“美丽乡村”的建设都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美丽乡村”,我们不光要美丽,还要制定长期的行动纲领,分阶段、分批次的严格、动态实施,直面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并在严格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纲领、解决问题,使“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真正的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助力“三农”发展的目的,进而使其成为“美丽中国”的一部分。

  期盼在不远的将来,希望所有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村湾都能变成让农民自豪、让市民艳羡的“美丽乡村”。

  稿源:荆楚网

  作者:霍计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