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张立:拼智力的“双11”营销莫剑走偏锋

发布时间:2017-10-31 11:17:19来源:湖北日报网

  距今年“双11”还有两周。与往年主要靠拼手气、拼网速的玩法不同,今年“双11”期间,“剁手党”们要想买到物美价廉、心仪已久的产品,还要比拼智力、体力。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今年一些商家新推出的“预售模式”,因公示的规则不明示、不退不换等内容,引发消费者集体吐糟。(10月30日《北京青年报》)

  以往拼网速、拼手气的“双11”,今年想要买到既便宜又好运的商品,消费者遭遇了拼智力的营销策略,“没有奥数已不敢应战”,成为双11“高冷”的新符号。给优惠不再简单,有没有圈套不说,这种费思量的营销模式,调足了消费者的胃口,也不利于激发消费者购买冲动,貌似聪明,或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消费者对今年“双11”让利规则来看,吐槽点主要是,预售商品必须单独买,用“券”限制太多,优惠券限制人数,公示不透明等,没有赚不到,只有想不到,商家如果一味在这个方向上不停的算计消费者,那到头来,只能不断提升消费者的智力指数,或增加消费者对一些平台的抵触情绪。

  今年电商让利规则的设置,让消费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明处是馅饼,暗处可能就是陷阱。不用说童叟无欺不能兑现,直接拿十八绕的题,如果消费者稍微疏忽了,“剁手党”红包里的钱财就被不知不觉中被“套现”了。

  不管是红包也好,还是其他各种优惠也好,实际上是薄利多销的同位异名词,但规则不明、繁多的“让利规则”,已经变得模糊不清,是胡萝卜还是大棒,消费者只能在个人幸运与否中期待着一个奇迹了。交的定金更多,如果不买,消费者损失的更多,如果购买,一旦不是消费者所需,消费者依然“难以获利”。

  近年来,“双11”不断刷新网购销售额数字上限,在创造奇迹和历史的同时,其让利的争论也从未停止。有的电商在“双11”之前事先涨价,“双11”活动时再降价,看似降价让利于民,实则价钱上并未降低,有的还比双11之前还要贵上几分。

  买的不如卖的精。但商家在逐利的过程中,不能为了更多的利润,在规则上设置各种明暗“陷阱”,设置弯弯绕的考题式营销,让消费者在购买与否的矛盾中,再用时间考虑是否优惠、优惠多少这样的矛盾中。这不仅偏离了买卖双方都要获益的初衷,也有违商业运营规范、透明、互利的原则。

  电商的优势就在于让消费者在消费时省时、省力还省钱,倘若在买或不买的焦虑中再去思考会不会被算计,无形中会抵消电商业态的省时、省钱这两个基本要义。电商平台不能在逐利的道路上,陷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迷途中,毕竟,电商作为经济的一种重要形态,仍然需要遵循基本的经济规律和法律规则,抛开规则讲利润,抛开消费者讲市场,就只剩下缺少基本的底线和道义的利润了,也将使电商变成无源之水。

  国家发改委曾在《2016年“双十一”网购节综合信用评价报告》中写道,“双十一”网购节真打折已成共识。虽然官方表示,“降价促销”基本杜绝,但是否借花样繁多的营销外壳“还魂”还必须运用好监督的“火眼金睛”。

  双11这个市场经济助推的节日,电商乘势而上,消费者要想在这个节日里狂欢且获得实惠,就得看清电商平台定制的规则,理智购物。而作为电商的监管主体,更需要在规则的制定是否违背法律方面当好裁判员,既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也保证电商平台的合法经营权利,最终还是要促进网购这一业态继续大踏步发展。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