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于海明属正当防卫,令人心安的判决

发布时间:2018-09-03 14:38:28来源:荆楚网

  2018年8月27日21时30分许,刘海龙驾驶宝马轿车在昆山市震川路西行至顺帆路路口,与同向骑自行车的于海明发生争执。刘海龙从车中取出一把砍刀连续击打于海明,后被于海明反抢砍刀并捅刺、砍击数刀,刘海龙身受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9月1日,昆山警方通报: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公安机关依法撤销于海明案件。

  看到这个判决,笔者和诸多网友一样,舒了口气,心终于安了。

  “昆山龙哥被反杀案”,近几日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份关心,除了对社会安全环境的忧虑外,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于此案中“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界定的困惑;二是此案的处置涉及国家扫黑除恶工作的决心与力度;三是此次案件是否会对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形成冲击。

  在最终判决未公布前,网络舆论议论纷纷,好的坏的,左的右的,各类观点花样百出。人多嘴杂,经过几天发酵,已经形成了不少议题,更有甚者对往事进行了钩沉,如于欢案。除网民自发跟进关注外,各路媒体也都在第一时间表态,如新京报:《“反杀”案:正当防卫制度勿偏向保护恶人》、北京青年报:《砍人凶汉被“反杀”案应适用“无限防卫“》。

  “昆山龙哥被反杀案”,对主客体安全感都造成诸多负面影响。从主观安全感的主体来看,公众、媒体对该事件的关注讨论,导致舆论场的各类观点碰撞,客观上影响了当地居民乃至全国人民对社会安全感的判断,造成了群众心理上的安全缺失。如网络上传播比较广的一篇文章所总结的三个社会新现象:人口流动性隐忧、黑色社会的翻新花样、对邪不压正现象的焦虑。

  从安全感的客体分析,龙哥被反杀属于偶发事件,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存在着某些不安全因素,如网络流传的“天安社”视频,对公众的社会安全感造成了潜在的威胁。同时,这也会引发公众对于社会治理、法制建设的担心,对国家近期扫黑除恶捷报频出形成负面舆论对冲,继而造成公众质疑。

  直至昆山警方的通报发布,网络上的负面情绪得以安抚,担忧、紧张、顾虑基本平复。对于宝马车的来源、见义勇为荣誉证书的解释、刘海龙涉黑的调查情况、案件定性及理由,通报中表述详实、有理有据,且符合法律人情,各级媒体转发后,网络留言评论一片叫好。舆论的叫好声,伴随着的也是公众多日悬着的心得到平稳安放,对“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刺青套装纹上身”的社会人的心理胜利、法律胜利。

  社会的安全环境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更关系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心理情绪。这次的“昆山龙哥被反杀案”判决,给公众以勇气和底气,在面对黑恶势力时,为大家提供了法律保障,令我们能更加勇敢的反抗。这此的判决处理,对于社会长期的安全治理,可以说是一大推动!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郭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