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感悟李德威“十字遗言”背后的精神力量

发布时间:2018-09-20 11:34:14来源:荆楚网

  9月16日到9月19日,武汉媒体连续四天报道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著名构造地质学家李德威教授的生平事迹。 在不能言语的弥留之际,躺在ICU(重症监护室)病床上的他借来护士的笔颤抖着写下了“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10个大字,第一次写出来的字护士不大认识,李德威使尽力气写了第二次。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过:“我们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追忆李德威教授短暂的一生,品读他最后留下的“十字遗言”,我们不难发现,他亦是这么一个将爱国奋斗精神融入血脉、为纯粹科学梦想勇于探索的人。

  “小我”与“大我”之间,他选择做爱国奋斗的“实干家”。心系天下、以身许国是知识分子一贯的崇高追求和高尚情怀,是挺立在我国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强大精神支柱。面对美国率先提出要以青藏高原为基地、建立超越板块构造学说的既成事实,他不甘人后,发誓要率先创建中国人自己的大陆动力学,并从此不断地到青藏高原科考,陆续提出了挑战大地板块说的“层流构造假说”。面对汶川地震后满目疮痍,他下定决心要研究预测地震,并从此自筹经费开始研究地震机理和预测技术。在“小我”与“大我”之间,李德威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我们要学习他这种精神,将忧国忧民情怀融入到个人的奋斗中,做爱国奋斗的“实干家”。

  “喧嚣”与“宁静”之间,他选择做淡泊名利的“先行者”。“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唯有恬淡寡欲方能有明确的志向,唯有甘于寂寞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在李德威三十多年的学术道路上,能与之随行的学术伙伴并不多。当年与他一同被破格提拔的几名教授,也都早已成为各级领导。不讲“主流理论”的他,心思却并不在SCI论文发表、高级别职称申报上,而是一心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并终在学问大有长进之后,敢于正面“碰撞”板块构造,质疑这一学说赖以建立的根本性问题。我们要学习他这种至真至纯,不为外界喧嚣所扰、不为功名利禄所累的精神,立足自身岗位,甘于寂寞、乐于坚守,做淡泊名利的“先行者”。

  “现实”与“理想”之间,他选择做矢志前行的“追梦人”。在现实的磨砺与岁月的淘洗中,坚守理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李德威短暂的一生中,他研究青藏高原近30年、行程超8万公里,期间“几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他的“层流构造假说”问世之初,就引起各种不同反响,包括权威的反对意见......但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压力,并没有阻碍他追求梦想的步伐。秉持着对科学的不懈追求,他研究大地构造、地震预测,探索干热岩固热能,为中国干热岩勘查、开发探索出一条新的思路。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不畏权威、不惧困难、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在前进的路上多一些“为理想而活”的坚定,做矢志前行的“追梦人”。

  李德威曾经说过,“如果人这一辈子不能做点有益的事,那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我们应循着李德威的足迹,擦亮爱国奋斗的精神底色,心有大我、淡泊名利、矢志前行,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实现个人价值的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