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央纪委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严肃整治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的通知》,目前全国各地正在贯彻落实,开展专项治理。(12月23日 北京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大力推进反“四风”,重拳惩治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但也要看到,“四风”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一些人在“四风”上玩起新把戏,耍起新花样,想方设法让各类“四风”问题穿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一些顶风违纪的新伎俩不断滋生,加大了防范和治理的难度。
此次中央纪委下发通知,特别提及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因此,对于“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作为“四风”新伪装、新技俩现象需保持高度警惕,坚决防止“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刮起奢靡腐败风。
“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主要可分为6大类,包括高档烟酒、珍稀药材、天价茶叶、名贵木材、珠宝玉石、名瓷名画等。“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极具地方特色,虽然披着“土特产”的外衣,却不折不扣是一个地方高价值产品的代表,具有稀缺性、可消费、可变现等特点。在近年来的一些领导干部的作风和腐败案件中,“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与“生活奢靡”“贪图享乐”等相提并论,充当和扮演了重要的“不光彩”角色。
“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现实中,“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成为了一些领导干部谋取私利的“武器”。有的领导干部把权力之手伸入“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之中,利用管理辖区范围内的特产和资源的便利,将“地方特产”作为媒介和资本,大搞利益输送,达到自身不可告人的目的。有的领导干部把“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当作心头好,成为被人“拉下水”的突破口,成为使自己“跌倒”和堕落的“导火索”。
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走后门,利用特殊资源拉关系、跑官要官、送礼行贿,领导干部肆意收受名贵特产,让“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与权力联姻,就必然成为腐败堕落的“溃决点”。一些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做交易、谋私利,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败坏社会风气,破坏政治生态,危害不可小觑。
年关将至、双节临近,正是“四风”问题的易发、高发期。中央纪委下发通知,严防“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成为年节腐败、隐性腐败等腐败交易的“润滑剂”,显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提醒领导干部打着“地方特产”幌子谋取私利,无论方式有多么含蓄,手段有多么隐蔽,都改变不了违规违纪或违法犯罪的实质,只会碰得个头破血流,落得个悲惨的下场。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面前不动歪心邪意,不钻法纪的空子,静下心来一心一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向秋
(作者:杨虹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