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时政

更多

吴龙贵:“抗震救灾款物流向何处”应一问到底

发布时间: 2008-09-19 17:40   来源:    进入电子报
  重庆市“5.12”抗震救灾接收的捐赠款物是怎么支出的?重庆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18日对外公布,截至2008年9月10日,全市共接收海内外、市内外捐赠款物104096万元,累计支出103483万元。目前,大约还有613万元的款物没有支出,面对现场众多记者的提问,这位发言人没有明确表示怎么处理尚余下的款物。(《法制日报》9月19日)
  “5.12”特大地震,无论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捐助热情,还是捐款捐物的规模,都达到了一个空间的高度。更因为,期间还发生诸如“私自挪用救灾帐篷”事件,使得公众对于捐赠物资的使用情况和最终流向都变得格外关注。民政部门也数次公开强调,相关信息都将公之于众,接受公众和媒体的监督。
  然而,从现实来看,相关部门并没有兑现当初的诺言,捐赠款物的使用效率和流向问题更要加上一上大大的问号,监督更是无从谈起。显而易见,记者所质疑的“大约还有613万元的款物没有支出”仅仅只是冰山一角,除此之外,就已经支出的数十亿款物而言,是不是做到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和配置,是不是进行了公平公正的合理处分,对公众甚至对灾区人民而言,都是一个进一步追问的问题。再进一步,重庆的情况如此,绵阳,都江堰,成都等同样遭受地震灾害的地区,其受捐物资的使用情况又是怎样,同样需要一个细致而科学的盘点。
  汶川一震,损失之巨大无以估算,这使得灾后重建工作变得异常艰巨。汶川一震,同时也见证公民社会的生长与勃兴。就此而言,带着浓浓爱心的捐赠物资不仅是支持灾区重建的重要物质力量,也是推动公民社会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因此,不辜负灾区人民的重托,呵护这份爱心,将这份爱心真正落到实处,理应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神圣职责。
  重庆市民政局的新闻发言人无法记者的提问,实则暴露出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是民政部门没有对捐赠物资的管理和使用做到尽职尽责;二是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腐败现象。显而易见,对这个问题,决不能止于记者的一声提问,以及政府部门发言人一时尴尬而了事,必须一问到底,进而一查到底,诸如审计,监察等部门,必要时甚至检察机关也理应及时介入,把问题查清楚,把抗震救灾款物的流向查明白,给公众一个交代,给灾区人民一个负责任的回应。
  事实上,早在地震发生后不久,就已经有有识之士提出了对捐赠物资进行全程监督的建议。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相信,从现在开始公开相关信息,把所有事实真相告诉公众,该问责的问责,该处罚的处罚,决不姑息,同样是必要和及时的。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吴龙贵
(本文来源: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吴龙贵;抗震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