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西方的“表扬潮”
发布时间: 2008-10-27 08:33 来源:
进入电子报
华尔街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一贯对中国颇有微词的西方国家突然集体变脸。自21日开始的短短两天时间里,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副部长麦考密克、法国总统萨科齐、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德国总理默克尔等人争相夸奖中国,让习惯了西方指责的中国人顿时感到有点不适应。(环球时报10月24日)
对于那些视“国家间只有永恒利益,而没有永远的朋友”为外交圭臬的西方政客而言,他们态度惊天逆转的原因纵使很多,但难免受国内利益的驱迫。
截至2008年9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91万亿美元。不出意外,2009年第一季度,将是我国外汇储备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的时候。相比于此次因次贷危机而深陷金融风暴中的西方国家,我国金融虽然也遭受了一些损失,但总体不会遭遇到严重恶化程度。如果我国以庞大的外汇储备出手救市,市场捍卫影响非同一般,势必为缓解世界经济压力作出较大贡献。因此,我国目前所采取的救市举措,当是负责任形象的表现,对世界经济的正面影响不容低估,这也是得到西方人士普遍好评的重要事实根源。
回想起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在东南亚国家深陷风暴痛苦中时,我国庄严承诺人民币不会贬值,成功扮演了东南亚金融风暴“挡风墙”的负责任角色,赢得了东南亚国家的一致好评。十多年后的今天,席卷全世界的金融风暴无所不入,尤其令世界传统经济强国倍尝酸苦。美国最先出台了庞大的金融救市计划,而欧洲乃至许多国家纷纷跟进。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它国家的托市之举,不单单应合了美国期望,更多地则是为了确保本国经济免受或少受影响,救人更是救已。
不可否认,在迅速发展壮大,大国欲望日益强烈的今天,我国确有必要承担大国的相关责任,也只有一个有责任感的大国,才能真正融合进世界潮流,被世界公民普遍接受。不过,我们也应看到,尽管此次金融风暴对我国金融体系影响有限,但对经济的影响已经愈发严重,从珠三角到长三角,无数以外贸为主的企业将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当外贸的马车出现疲惫之态,而消费迟迟难以启动,投资又有过剩风险时,我们更应谨慎决策,尤其要抛开西方的那些甜言蜜语,站在我们自己角度细加权衡。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只有真正重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救市之举才可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才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最积极的影响。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就曾指出,在这个时候,我们的确可以做很多事,但我们更应像巴菲特那样,跟一些国家的政府进行巧妙的谈判,要求它们对中国的商品、对中国的企业进一步开放。这样,我们才能够既达到救市目的,也为自己经济的发展拓展外部空间,攒足力量,从而达到强筋壮骨之功效。否则,我们的经济如果止步不前,外面的奉承再如何悦耳,一切都是枉然。
稿源:荆楚网
作者:几又
(本文来源: 编辑:余宽宏)
关键词:几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