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网评聚合

更多

新华网:马路变成“汽车澡堂”的双重追问

发布时间: 2014-05-13 17:29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11日,2008年以来最大的一场暴雨袭击深圳,这座年轻的现代都市在3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修建了13700多公里的下水道,却依然在暴雨面前不堪一击。初步统计显示,暴雨中当地150处道路积水,20处片区发生内涝,5000多辆公交车无法正常运营,约2000辆汽车被淹。(5月12日 新华网)
  一场暴雨,成就了“初夏到深圳来看海”。当街抓鱼虽然浪漫,灾情民生却难让人心安。说起来总是“N年难得一遇”,又或者是“苏联模式”水土不服,但这样的说辞多了,难免让人要抱怨一句:管网是死的,人是活的,早干什么去了?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深圳第一次被淋得底儿朝天:今年3月底,深圳就遭遇了50年一遇的暴雨;暴雨还带来地陷等次生灾害。据统计,仅在2013年深圳就发生10次地陷,造成6人死亡、多人受伤。地陷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也是排水管网老化,得不到及时更新,地面一旦遇雨冲刷就容易发生垮塌。细究起来,据说深圳大部分的排水管道是按照1年1遇来建设的,雨水稍微大一点,内涝等连锁反应就停不下来。结果就是,虽然在30多年的时间里,深圳陆续修建了13700多公里的下水道,但遇到特大暴雨,这些管道基本差不多处于停摆状态。
  马路变成“汽车澡堂”,论说起来,就是怪管网,甚至有业内指摘“100万人规划最终服务1800万人”的基础设施供求结构。这些也许都是确凿的事实,但归根到底,恐怕还是难以逃脱两重追问:一是城市管网的现状与风险,为什么总要等到东窗事发才“摊手耸肩”?这些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长沙、成都、石家庄等,一些大中城市陆续遭遇水淹,甚至造成伤亡事故。每每事发后,相关部门总是强调城市地下排水管道是多么不堪一击,风险多大、设计多糟、质量多次——问题是,在没有暴雨之前,作为深谙内情的职能部门,为什么不能及时发声、堵住眼睁睁可见的漏洞呢?按照墨菲定律来说,明摆着的问题,迟早要成为灾难的引线。既然知道不足在哪里、症结在何处,为什么非要闹出成本的代价,才去抱怨早就存在的真相?
  二是这些年,暴雨带来的血泪教训也不少,顶层设计也非常关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中国水科院的《城市防洪工作现状、问题及其对策》课题研究显示:目前中国仍有340座城市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占城市总数的53%;非农业人口150万人以上的34座特大城市中,仅有7座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仅占城市总数的21%。应对这样的现实,仅在2013年中期,国务院会议就三次提及地下管网为城市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要求重点加大投资。为了治理城市内涝问题,住建部当年7月上旬还印发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要求各城市编制并报送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此后,“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成为民众热议的焦点——而今一年将过,做了什么、还差什么呢?
  风雨无情,老天爷自然不会按照城市基建的水平来遣云布雨。疗伤需要时间,改造需要成本,只是,人命等不及慢悠悠的斟酌博弈。如果年轻城市都不能在管网建设上力除陈弊,建一段、涝一段,莫非永远都是“历史问题”?
  稿源:新华网
  作者:邓海建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徐芳)
关键词:马路;汽车澡堂;深圳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