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甘肃临洮县县长柴生芳在办公室睡觉时猝死。经法医检验后,确定死因为:患睡眠重度呼吸暂停综合症,加之劳累过度,诱发心源性猝死。
孰料,县长之死在当地与网络上却引起截然不同的反响。18日中午,当地大批群众自发聚集在道路两侧,举着“临洮人民的好儿子”、“人民的好公仆”、“柴县长一路走好”等标语和横幅,挥泪送别柴县长。而在网络上,却出现诸如“吃喝嫖赌掏空身体”、“畏罪自杀”,甚至“早就该死了”、“莫名其妙开心”等嘲讽乃至诋毁的论调。
一地的官员好与不好,当地的群众最有发言权。亦如某些地方的贪官落马,群众会放鞭炮庆祝;当一名干部突然过世,群众也不可能“没来由”地上街送别。说到底,干部的口碑是由平日的工作表现日积月累而来,有切身感受的百姓也会有最真实地情绪流露。
据介绍,柴生芳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前往日本国立神户大学留学,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位后,他放弃了知名高校的高薪聘请,毅然选择回乡,还请缨到艰苦的定西工作。在临洮工作以来,柴生芳跑遍了全县的323个行政村。面对群众反映情况,他现场办公、安排落实,事后多次询问、亲自督办。7月定西地震后,临洮县又面临灾后重建等重担。去世前一天,柴生芳连续工作长达17。5小时……
但是,某些外界的质疑者仍然“嘴硬”,声称这可能是“作秀宣传”,送别者未必不是“被组织”。显然,这是一种无“过犯证据”、只凭固执己见的“有罪推定”。对自己根本不认识的干部说三道四,甚至诋毁污蔑,难掩非理性与恶意。
面对一些人的“老不信”,地方行政不宜简单说教,而应思索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的一番话——“对存在的问题,政府要先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更应反思是什么导致了公信力尴尬。一些地区性的官方“糗事”不容回避——不仅有干部公款喝酒致死算“因公殉职”,还有城管在争议事件中死亡被评“烈士”,更有一些地方对丑闻事件的“辟谣”反而被证实是瞎掰,这些“反面典型”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再加上,不少行政机关长期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官僚作风,难免给群众留下“好干部少”的印象。好事难出门,坏事传千里。即便出现正面案例,某些群众也“不敢相信”,负面的“涟漪效应”远大于正面。
在某种程度上,群众的质疑就是对行政机关、党员干部加快作风转变的现实鞭策,是对行政机制改革的民意督促。事实上,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坚决反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全面取消副部级以下干部的公车,严查周永康、徐才厚等“大老虎”,强调“苍蝇老虎一起打”,阐明政府行政“法无授权不可为”……这一切的一切皆是在约束权力、强化民主、落实监督、扭转作风,力求使党员干部回归公仆本位,以实际行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种种工作与要求需要时间来坚决贯彻,也只有通过“润物细无声”地践行实效,才能真正获得群众的肯定,同时点滴积累政府的公信力。
稿源:人民网
作者:蒋萌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