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杂文

更多

时评需要生命力

发布时间: 2008-12-25 08:10   来源:    进入电子报

  随着中国民主政治的推进,中国公民言论自由得到了充分释放,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时评。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是成果的话,那么,时评就是中国民主政治进步的代言人。抨击时弊,点评时政,口诛邪恶,笔伐腐败,建言献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评俨然就是时代的弄潮儿。不会挨棍子,不会戴帽子,不会得到上纲上线的待遇,反而从上到下欢迎舆论监督。这在改革开放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党风廉政建设需要时评,行政效能建设需要时评,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需要时评。因而如何让时评健康发展,就成了时评人应该深思的事。纵观时评现状,不难发现,时评虽多,但有思想的不多,揭示本质的不多,反映规律的不多,大多是应景之作,就事论事之作,求奇论怪之作,求轰动效应之作。基本都是过眼烟云,一晃而过,缺乏传世佳作,缺乏生命力。
  时评讲究短、平、快没错,这也是时评的本质。但来得快,去得也快,昙花一现,文章千秋事,时评的社会价值也未免太低。点到为止,固然有防微杜渐,隔敲山震虎的功效,但未必能能揭示最本质的东西。如最近评论官员抽天价烟一事,大多数时评就现象说现象,但对为什么官员能抽好烟的根本性原因就揭示不深。对高检护子、警方神秘抓捕记者虽表不满,但敢于直言执法部门心底里对媒体动不动就暴光的恼火与报复却不多。这样的时评,对呼吁社会根治能起到多少作用,不言而喻。
  总站在现象上品头论足,时评自然生命力就短暂,或许这就是时评的天生不足。表面上看风风光光,实际上制约着时评站在更广泛的社会平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现代时评的发迹,应当说是从上个世纪新文化运动开始,鲁迅先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的《纪念刘和珍君》、《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杂文,应该说就是当时的时评,但时至今天仍有无限借鉴和教育性,其生命力之长久,无不对我们今天写时评有启迪意义。
  那么,今天的时评要追求生命力,就得克服时评本身的时弊。
  首先是戒浮躁。每天发生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可圈可点的东西太多,不经筛选,不经提炼,不经深思熟虑,觉得有轰动效应,拿来就写,由浮躁心理促生的时评,难免不浅薄。这与急功近利有关。有的高产时评人,一天能写出四五篇时评。有的网络时评频道,还没等读者消化,便又更新,一天能推出好几十篇时评。凡抢眼的,猎奇的,不管内容是否道听途说,是否假冒伪劣,评了再说,发了再说。想想,这样的时评能活多久?
  还要做到客观公正。前不久,某个地方发生了柑橘大食蝇疫情,不问科学道理,不问对人畜是否有害,不问疫情要通过什么法律程序通报,不问是否在市场上流通,便横加指责,无限上纲。一当真相大白,此类时评便一钱不值,还落不下误导舆论的恶名。面对媒体炒作成风的现状,时评人更要理智,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感情冲动,不能凭一己好恶,要精品细酌,要科学判断,要盘根究底,这样写出的时评方能有市场,有读者,有长久的社会效应。
  立足今天,着眼明天,也是时评能生命力长久的要素之一。从理论上讲,讲政治,有思想,有独特见解,反映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这样的作品举一反三,导向今天,影响明天,才说得上是精品,是上乘之作。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认真分析,看本质,看规律,看社会影响,使所写的时评有深度,有广度,有珍藏价值。
  写得更美些。时评因为时效性,除了在标题上追求出彩外,难免文笔粗糙些,不太讲究谋篇布局,不注重推敲文字,更说不上润色。不信,随便翻阅一篇时评,总能找到文字语法错误或这样那样的缺陷。自己的儿子自己爱,不能因为赶时间,就不注意营养搭配和穿衣打扮。爱美是人之天性,一篇语言美,结构精,立意深的时评才会有更多读者来品味。鲁迅先生的“时评”就是榜样,仅品品他的文字,就受益无穷。
  我们不妨在发挥时评短、平、快作用的同时,也追求时评的长久效应,给时评以更强劲更长久的生命力。
  稿源:荆楚网
  作者:傅尹(四川)

(本文来源: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傅尹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