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怎么背弃了普适价值
发布时间: 2009-12-29 17:15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跟张艺谋的《三枪》山呼海啸般的骂声不同,《十月围城》的影评明显有两波:第一波盛赞其《十月围城》终于没有了宫廷阴谋、“黄金甲”和“飞来飞去”,正大光明地宣传自由民主的“普适价值”,这一波是小文青。
第二波就是质疑了,自由派的知识分子本能地意识到《十月》里所蕴含着的革命压抑人性的主题:大历史让小人物作“炮灰”,这片子就是“道德理想国”的再版,是“通往奴役之路”。“资深文青”们从电影里读到令人警惕的东西:那句革命者“梁家辉”嘴里反复出现的台词——让孙先生先走,与“让领导先走”何其相似乃尔?在威权主义的话语体系中,两者是同构的。
这部电影的剧情很简单:孙中山要在香港联合各地的革命党开一个会(为了避免陷入“历史决定论的贫困”,这个会是否有意义按下不表),很多人为了保护孙中山而献出生命。其中很多人并不了解孙和革命的意义,他们或是为了报父仇,或是报私恩,或是接受爱人嘱托。在这部电影里这些人的死亡却被置于革命、主义的祭坛里,他们是被利用的炮灰,还是为中国进步献身的烈士?
袁伟时先生以降,孙中山和那场革命被“价值重估”:是激进革命,还是渐进改革?威权主义果然优于改良进步?一方面固然清理了脑子里的“意缔牢结”,寻找到革命宏大叙事里的个人意志的坐标;一方面却使人们彻底走到价值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的泥淖里。那些革命祭坛上的牺牲们果然有意义吗?于是,知识分子在“启蒙”的同时,也自然不自然地背弃了“普适价值”,甚至以说出那些“普适价值”的词语为耻。
我们似乎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不相信有人会为了主义而慷慨赴死;不相信有人会大公无私舍身取义;不相信有人立志为生民请命为万世开太平”。 “普适价值”比庸人哲学更被主流知识分子所厌恶,你在大街上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你有理想。于是,你讨厌“普适价值”,那我就彻底反精英、反智、反“逻格斯中心主义”,玩解构、玩无厘头,我把一部电影整成红男绿女的二人转,看你还能找出“通往奴役之路”来?
结果就是,我们放弃了那条传说中可能“通往奴役之路”的“理想主义”,接受了虚无主义的二人转。现在,《十月围城》认真严肃地企图把“民主、革命、主义……”这些代表保守价值观的词,带回主流议题。任何涂脂抹粉的价值多元论、自由名义之下的“利己主义”都无法替代它们。《十月围城》这样的“理想主义”不是太多,而是实在太少了。
稿源:荆楚网
作者:沈彬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德民)
关键词:沈彬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