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作者专栏 > 乔新生

更多

洋文凭情结是对教育体制的嘲弄

发布时间: 2010-07-23 17:31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热爱美国大学,只不过普通中国人偏爱哈佛大学,而中国的社会精英分子偏爱西太平洋大学。从新闻媒体披露的材料来看,西太平洋大学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精英人士,这些人中既有年薪数亿美元的职业经理人,也有赫赫有名的宗教界人士;既有政府高级管理人员,同时也有慈善团体的组织人员。这样一家为中国培养如此众多人才的高等院校,理应受到中国人的赞扬才对,可是,为什么中国人群起而攻之呢?
  说起来,这源于中国人特殊的文凭情结。中国人向来自卑,所以,需要各种各样外在的东西证明自己。古代通过科举考试,一夜成名天下知,现在则通过各种各样学位职称考试,向社会证明自己。据一位专家研究,现在教育部所属的著名高等院校,几乎都成了外语学校,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外语水平普遍优于地方院校,可是,专业知识水平却普遍低于地方院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这些学校的学生热衷于获得文凭,而外语则是获得文凭的必要条件,所以,教育部所属的重点高等院校几乎都变成了重点外语学校。
  说起来令人感到好笑,为了迎合中国人这种特殊的文凭情结,一些拥有一技之长的人不得不花钱买文凭。美国人看到了这一点,于是设立文凭工厂,专门向专业人士提供护身符。那些埋头苦干,来不及在大学获得文凭的专业人士购买美国文凭工厂出售的文凭,既满足了社会需求,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
  现在,一些不甘寂寞的人士跳出来,认为西太平洋大学是不正规的“野鸡”大学。假如这样的学校能够为中国“培养”专门人才,我们希望中国政府尽快放松管制,在中国境内开办这样的教育机构。
  中国教育机构90%属于公立教育机构,这些高等教育机构每年都有财政拨款,并且可以向学生收取学费。可是,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却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学生为了寻求出路,不得不到国外继续深造。或许是看到中国教育存在严重的“外部性”,教育主管当局出台一系列的文件,要求中国留学生必须按时回国。这种生拉硬拽的教育体制,非但不能提高中国的教育水平,反而使得许多留学生吃里爬外——虽然回到国内工作,但是主要精力用于和外国的研究机构合作。这样的教育体制怎么能培养优秀人才呢?
  所以,笔者早就主张中国应该放松管制,允许更多的人办大学。如果中国能像美国那样,设立所谓的文凭工厂,那么,普通中国人再也不会为了一纸文凭而付出惨痛的代价,到那个时候,普通中国人可以像买衣服那样,随便地购买大学文凭。
  说句实在话,正因为美国人不太看重文凭,所以,才会允许文凭工厂存在。当年中国的一个清洁工,可以通过应聘担任美国微软公司的地区总裁,说明美国人更加看重真才实学。中国人到微软公司就职,回到中国以后,必须购买文凭工厂的文凭,说明他非常了解中国的国情。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我营销方法,就好像出门的时候,穿上一件漂亮外套,梳洗打扮一番。说好听一点是为了装饰门面,说不好听一点,是为了迎合中国人可怜而又可笑的文凭观。
  假如西太平洋大学不存在,那么,自称拥有西太平洋大学博士学位的举动就构成诈骗;假如西太平洋大学早就存在,那么,即使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博士学位,也不那么丢人现眼。西太平洋大学应该为有这样杰出的校友而感到自豪,如果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拥有西太平洋大学的学位,那么,西太平洋大学一定会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学。
  中国人对政府管制深恶痛绝,可是,在讨论这个问题时表现却令人遗憾——绝大多数人指望中国教育主管当局对外国的大学文凭进行“权威认证”。假如中国教育主管当局拥有这样的本领,那么,中国的教育早就走出了困境。正因为中国教育主管当局分不清楚好坏,所以,才出台许多奇奇怪怪的所谓评判标准,让少数学校浪费纳税人的钱财。
  这些年来中国的教育实行计划经济,为了让少数具有垄断地位的公立教育机构发财,教育主管当局冒天下之大不韪,实行大规模扩张政策,通过向银行贷款建造所谓的大学城,从而使相当多的高等教育机构负债累累。不仅如此,为了控制大学,中国教育主管当局实施了从招生到教学计划等一系列严格的管制政策,结果导致中国的大学死气沉沉,大学毕业生缺乏动手能力,成为社会的累赘。为了确保公立教育机构的垄断地位,国家虽然颁布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但在现实生活中为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发展设置了许多障碍,绝大多数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由于缺乏学位或者职称授予权,而不得不寄人篱下。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教育主管当局为了加快国立大学赚钱的速度,允许这些大学和民营企业合作创办所谓的“独立学院”,直接或者变相出售大学文凭。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下,部分专业人士为了绕开中国大学教育的陷阱,通过购买文凭的方式,尽情地嘲弄中国的教育体制。这种做法非但不应受到谴责,反而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假如有更多的成功人士采用这种方式购买文凭,那么,中国的教育主管当局一定会放下身段,主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
  不要和我谈论文凭的含金量,作为一个大学教员,我深深地知道,同一届毕业生,教育质量却完全不同。大学教育是一种主动式的教育,只要用心做学问,即使在名不见经传的大学里也可以学到真学问;反过来,如果只重视大学文凭本身,那么,即使拥有了大学文凭,也未必拥有真本领。不时出现的所谓大学文凭事件,只能说明中国人对一纸文凭过分看重。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毕业于西太平洋大学,因为这样他们至少可以避开中国高等教育的陷阱。
  稿源:荆楚网
  作者:乔新生(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教授)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乔新生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