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聚焦湖北

更多

孙显炬:“导师老板”出卖教育灵魂

发布时间: 2010-08-26 08:33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教授周光礼新书称,大多数博士生称导师为“老板”,有的导师把博士生当作廉价的高级劳动力。60%的学生认为,他们承担了导师课题一半以上的任务。有些导师的横向课题100%由学生完成。(长江日报8月25日报道)
  “导师老板”的称谓听起来有些不伦不类,但反观如今高校的博士生教育确实如此。导师不像导师却当起了“老板”,博士不像博士反倒像导师的“打工仔”。“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激扬文字,畅谈人生”,这些美好的图景与大学校园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雇佣关系和纯粹的利益联系。大学导师们想得更多的不是如何培养好学生,为学术增量。而是想着如何晋升如何拿到项目赚大钱,如何利用好手中的资源。这与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教育基本功能相背离,更与教育文化相抵触。
  不可否认的是,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启动以来,中国高校的规模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实现了飞跃发展。而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张,研究生适当的扩招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高校研究生的扩招伴随的是教育质量的整体下降和学术界的普遍腐败。在“量”的膨胀能够给高校带来丰厚回报的语境下,教育的“质”变得不再重要。“1个导师带47个博士”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对研究生教育最具破坏性的力量是高校越来越严重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当前,衡量教师水平的指标是看科研能力、承担的课题、发表论文的级别,争取到多少科研经费,在SCI上发表多少篇论文,并不是看上课、教学水平如何。而这些考核结果又直接与教师职称、收入密切相关,如此一来,很多教师把主要的精力从教学转向科研。另一方面,科研项目给导师带来的实际利益要远远大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上海交大校长谢绳武就曾说过,一般从事教学的教授的年薪为七万元左右,而有科研项目的教授年收入可达50万到60万元。这种直接的利益驱动加剧了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功利倾向。
  教育专家朱永新说过,文化其实是一个社会的灵魂。教育文化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把魂丢掉了,我们要为教育还魂。是的,研究生教育的灵魂已被“导师老板”所出卖。研究生教育舍本逐末,学术研究异化为“学术经济”,师生关系被定位为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学术伦理道德已难觅踪影。研究生教育中被扭曲的不仅是教育文化、师生关系还有学术传统和导师们的个人品质。
  一个缺失了灵魂的研究生教育体制,很难培养出优质的学生,很难造就大师级人物,也难以继承和发展教育文化。只有改变目前对教师单一的评价机制,让教师重视教学工作;祛除教育中的功利倾向,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回归高等教育教育的初衷,才能够真正为我们的“教育还魂”。
  稿源:荆楚网
  作者:孙显炬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罗莎)
关键词:孙显炬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