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岸300余公里唯一的一座跨江大桥,关联3省、上10个部门;7个月,堵30多次;3千到5万辆车,滞留6到40小时,延绵4到15公里,周边城镇成“堵城”……这就是让过往车主发誓“绕开九江”却又绕不开的九江长江大桥。
不得不说,30多次拥堵,无论对江西对湖北、对九江还是对黄梅,都是一次次重复并加重的压力;无论对政府还是对交通部门都是一次次严峻的考验。拥堵,造成的不仅是焦虑等待的通行问题,还有焦虑心态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物流不畅对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影响、聚众人群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反复重现又久悬不决的问题对政府部门执政能力的影响以及对社会公共成本的影响等等。也因此,从省长到市长到交管工作人员,无不忧虑,他们身体力行,冒酷暑战高温,铲雪、灭火、疏导、安抚,不能说不辛苦、不尽力。
但是,30余次拥堵中,有太多的机会把这些辛苦转换为通畅而不得。这一次,或许因为上级的特别重视,或许因为各方管理者急需寻找重压下的突破口,或许因为媒体前期干预,第一次联席会议、第一次联合行动,就较好地解决了看似“死结”的堵点难题。
这让人深感欣慰,同时又忧心忡忡。欣慰是因为“死结”也是可以解开的,没有什么困难难得住“认真”;担忧是因为这次联合行动还只是一次临时的联合,管理部门内心清晰认可且呼之欲出的《交通省际应急联动机制》并没有出台。那么,下一次节假日呢?下一个雨雪冰冻天呢?还会不会有如此及时的联席会?下一任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还会不会抛开内心的“小九九”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合?下一次还会不会拥堵?
“这次真是幸运!”这是采访过程中一些管理者挂在嘴上的感叹。然而,管理,仅靠幸运是不够的,偶然的“幸运”不可能根治顽疾。
当然,从远期看,正在修建的九江长江二桥是一个治本的办法。但是,正如百姓心里共存的疑问,在二桥建成前的两年里,这个原本可以疏通的堵点还要继续堵下去吗?
“五一”治堵的案例证明,好的机制是可以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才是王道。否则,各级、各方管理者的辛苦只怕都难以出口。为人民服务最终是要让人民满意,某种程度上说,态度好效果不好,被百姓质疑“能力不够”、“不适合能力席位”也属正常。
但愿可以不堵的九江长江大桥能继续畅通下去,但愿完善的管理机制能早日出台,能为百姓带来稳定而长远的舒适感。作为记者,我们宁愿以后每一次对这座大桥拥堵的关注落空。
稿源:荆楚网
作者:程评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