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细声细气,忸怩作态;女生大大咧咧,粗犷泼辣,越来越多孩子“中性化”。老师称,是性别教育缺失。郑州十八中试行新校规——28条“阳刚男生”标准,包括崇拜英雄敬仰模范;20条“秀慧女生”标准,包括不与男生追骂打闹。(2月28日《河南商报》)
校方推行“阳刚男生”新规的出发点应该是好的,从德育和行为规范上对学生提出要求,目的还是让学生更加阳光。
对比前不久同样发生在郑州的某名校17岁学生弑母事件,此番推行的“阳刚男生”似乎更有针对性。如果那名17岁名校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就不会置生命价值、传统伦理和法律常识于不顾,对自己的母亲痛下杀手。如此这般“阳刚”,敢说该生“女声女气、动作扭捏”吗?心理的阳光远比所谓的“阳刚”更重要。
纵然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将来的发展走向也千差万别,但坚持阳光教育的标准却是始终如一、不容置疑的。让学生成为有健全人格的人而非有心理阴影、性格怪异的人,给孩子们一个健康的阳光的思维平台,这是教育塑造人的基点,也是底线。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部分学生思维“另类”的趋向,一些教育机构和部门矫枉过正,走向了教育的另一个偏向。“学生长胖一斤罚款50元”之类的“雷人”校规,让人啼笑皆非大跌眼镜。
只有阳光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阳光的学生。推行阳光教育,需要真正具备素质教育的理念,而非应试论的盲目追随。需要光明磊落的培养模式,而非剑走偏锋式的极端规定和做法。需要潜心育人的韧劲和耐心,而非短期速成、片面追求轰动效应的做秀。
稿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戴求兵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