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至五年内,武汉将投入10亿元让54座破损山体重新显山透绿,装扮美丽江城。武汉市市长唐良智要求,全面锁定已有的破损山体,杜绝新破坏,以社会参与的模式实现山体修复目标。(《湖北日报》15日报道)
修复破损山体,杜绝新破坏,是武汉积极促进生态建设的新开始。但也要看到,修复山体毕竟是一种破坏后的弥补措施,与其走破坏再修复的弯路,不如从现在开始转变发展观念。无数的事例反复证明,城市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因城市建筑、交通道路等建设需要,开山开矿、采石取土不断增加,导致山体破损严重,总面积达1.28万亩。曾经的青山环绕变成如今一个个“瘌痢头”,不仅与武汉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不符,也与武汉“两型社会”的要求不搭。
对自然资源的无度掠夺,虽然换得了一时的发展速度,但是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就是对我们的惩罚。破损的山体,萎缩的湖泊,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都是我们付出的沉重代价。纵观近日全国城市污染指数的强弱,近乎与该城市的发展程度成正比。改变掠夺式的发展方式,发展绿色GDP,注重人的个体感受,迫在眉睫。
我们需要现代化的机场、地铁、隧道、桥梁等城建设施,也需要一片山绿一汪清水,这两者不应该矛盾。自然生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破坏再修复,其中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经济代价,是任何建设成就都无法替代的。
武汉已经意识到要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但在一些中小城市,仍然还存在“开山要地”、“填湖造楼”的情况。前车之鉴,当为之警醒!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艾丹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