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中国,不少优秀的本土企业在与全球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股悄然崛起的力量。企业力量的角逐,不仅改写了区域市场的格局,也重置了国与国竞争的规则。是否拥有强大的企业,是否拥有颇具影响力的企业家,已经成为关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前景的核心问题。
加快培育壮大企业和企业家群体,补齐湖北经济发展的致命“短板”,是我省确定的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是增强湖北经济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企业与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思想的引领者,是区域文化的缔造者。重视企业的发展和对企业家的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是湖北较之沿海等发达地区较为欠缺的方面。
回顾过去一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大背景下,湖北经济平稳发展,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跨越2万亿元大关,令人鼓舞。但同时也要看到,产业发展不足,企业家资源稀缺仍然是湖北发展最大的软肋。尽管民营经济份额已占全省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但拘于体制机制的束缚和思想意识的落后,具有大规模和强实力的企业屈指可数,在业界举足轻重的企业家更是稀缺资源。
经济的基础是产业,产业的主体是企业。没有企业的强力支撑,就没有产业的雄奇崛起。没有企业的发展壮大,湖北经济就没有坚强的基石;没有杰出的企业家,湖北就会缺少与世界市场对话的底气。
企业家是企业的“掌舵人”,他们为企业注入思想和灵魂。企业发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思想和作为。勤奋务实、抱团奋斗,成就了浙商的辉煌。信守诚信、创新进取,书写了徽商的传奇。湖北企业家要成长为大家,就必须拥有立足世界的眼光,洞悉未来的敏锐,敢为人先的精神,万万不可固守成规、小富即安。
企业与企业家之于地方,犹如躯体中涌动的血液,代表的是思想活力,是开放水平,是经济实力。
本土企业为什么长不大?企业家为何很难成大家?企业要发展,必须按照经济规律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但在一些地方、一些行业中同质化竞争严重,生产要素没能向行业龙头企业集中,使得产业的集中度不高,航母性的企业难以长成。企业要壮大,也需要有良好的商务环境。在一些地方,看似注重招商引资,而一旦企业进来之后,明里暗里地设置关卡,事难办、门难登、脸难看,让不少企业有苦难言。甚至在一些地方,企业的正常生产还会遭到“地霸”“地痞”的干扰,更是让人唯恐避之而不及。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公平的市场环境。在许多地方,市场化的公平竞争机制尚不成熟,有的企业不是运用市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而是花心思找关系、走门路、跑上层路线,这样做对遵纪守法的企业不公。久而久之,企业在一个地方的投资信心就会大打折扣。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要想湖北本土企业异军突起,就必须营造亲商、利商、重商的氛围。地处内陆的湖北,“崇企重商”的理念几经倡导,但尊重企业家、服务企业家、成就企业家的氛围还要浓些、再浓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这样看待企业家:“从历史上看,那些伟大的企业家们,曾经让欧洲变得强大,让美国变得强大,如今也正让中国变得强大,他们是和政治领袖一样重要的人物。”而我们的社会在对待企业家上还要进一步厘清认识,政府在服务企业上还要继续下真功夫、硬功夫。
谁损害企业、伤害企业家,就是伤害经济发展,就是损害全省改革发展的大局。坚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做到“宁可政府麻烦,不让企业费事”。对企业要少干预、多服务,少限制、多支持。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解放个人的创造力,方能将要素变成产品,将资源变成财富。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艾丹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