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后,中国奶制品市场一路下滑,至今仍未能恢复元气。之所以如此,这中间既有国内奶制品从原料来源、生产过程、营销诚信、政府监管各道环节的种种积习、弊端一时难以根本改观,也有部分国内媒体对质量缺陷的过度渲染,以及网络情绪化谴责的不理性、不客观在推波助澜。
于是乎,各种洋奶粉趁机长驱直入,抢占中国奶制品市场犹如深入无人之境。可殊不知,奶制品质量控制原本是个世界性难题,发生质量缺陷后首先采取遮掩手段是天下资本的共同劣根性。于是乎,自2008年后,进入中国市场的洋奶粉同样质量丑闻迭出。无非洋奶粉的危机公关能力强于国产奶粉,每次都能摆平危机罢了。
这一次也许是个例外,也许它能使洋奶粉的盲目崇拜者们有所醒悟——大体在一周前,占中国洋奶粉市场份额过半的新西兰奶粉中被检出双氰胺残留物的丑闻被捅上了中国报纸,舆论为之大哗。
被曝出问题的洋奶粉生产商特牛,是号称全球最大奶粉生产商的恒天然。直到昨天,尽管同样被卷入了舆论漩涡的中国国家质监总局,先是多次与新西兰有关部门联系,敦促新方向中方提供风险评估报告,甚至直接约见新西兰驻华大使,要求新方尽快详实说明情况。但新西兰官方仍然对中方虚与委蛇,答非所问,试图大事化小。
更有甚者,恒天然总裁施皮林斯仍然一口咬定:恒天然奶粉的双氰胺成分,比欧洲标准低了100倍,而且公司正采取措施向国际消费者保证绝对没有安全问题。可笔者想问的是,既然质量可拍胸脯保证,恒天然为何在暂停使用含有双氰胺(DCD)的化肥之后,惟独没有告知全球食用恒天然奶粉数量最多的中国消费者,也未通报中国的质监部门。于情于理于诚信,请问施皮林斯总裁该如何向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婴幼儿家长作出解释?!
在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婴幼儿家长,提起工业用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可谓心有余悸,双氰胺恰恰是制造三聚氰胺的原料。当年因三聚氰胺毒奶粉而倒闭的石家庄三鹿集团,也恰恰是大名鼎鼎的恒天然在中国境内的合资子公司。中国消费者和婴幼儿家长不曾忘记,当年正是这家合资子公司导演了6名婴幼儿死亡,另有30万名婴幼儿因此患病的大悲剧。所以,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粉是否真有危害,中国质监机构必须严肃较真。
众所周知,形形色色的洋奶粉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公然声称“纯天然”云云。可是,任何一种食品只要是工业化大生产的,其原料一定也与工业化大生产相连(拿恒天然说事,其奶牛所喂青草用双氰胺化肥就是实例)。尤其是供应中国市场的进口食品,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摆在那儿,更系如此。由是,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的家长们,在选择进口婴幼儿食品时必须多长个心眼儿,切不可盲目误信外国的月亮一定比中国的圆。此事也对中国食品监管提出了新要求,只要是食品,不分国产还是进口,监管必须一视同仁!对待婴幼儿食品,监管更须严上加严。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鲁宁(著名时事评论家)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