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报系言论

更多

湖北日报社评:最大程度满足灾区需求

发布时间: 2013-04-23 08:48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芦山大地震发生后,一个又一个生命在全力施救中得以救起。目前,72小时黄金救援期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抗震救灾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优良传统,给灾区人民以最大关怀和帮助,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灾区需求,是抗震救灾的要旨所在,也是我们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担当。
  满足灾区急需,首先在于理性,避免盲动。眼下灾区最大的需求,就是给生命让道。由于此次震区处于河谷地带,空间有限,道路狭窄,交通不便,大量人员车辆一窝蜂涌向灾区,容易造成道路拥堵,影响生命通道畅通,给灾区带来新的困难。有序有效是科学救灾的内在要求。自发性参与救灾,热忱可嘉,但外地人马开进灾区,宜按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调度行事。可以说,有效适应救灾的这种需求,不给灾区增添新的困难,本身也是对灾区的一种无形支援。当然,各种社会力量,都应积极做好救灾的准备,以便在一声令下时,就可立即投入救灾行动。
  满足灾区急需,宜在“雪中送炭”上多下工夫。拯救生命是眼下抢险救灾的重中之重。虽然现在72小时生命黄金救援期已过,但以坚定信念,深入搜救废墟中可能幸存的生命,仍是不可放弃的急务。再者,震区房倒屋塌、废墟遍地、物流受阻、水源污染,缺粮缺水缺住的窘况突出,传染病也有可能暴发,解决好灾区人民的吃、穿、住等困难,防止役情暴发等次生灾害,也都是要务。高效组织各路救援力量到位,组织好帐篷、药品、食品、饮用水等救灾物资供应,都是“雪中送炭”、满足灾区需求的当务之急。湖北人民心系灾区,我们当在这些方面尽其所能。
  满足灾区急需,贵在尽心竭力。灾区是我们共同家园的一部分,灾区人民之痛也是我们大家之痛,灾区人民之难也是我们共同之难。在满足灾区需求上,没有顾虑可言、没有价钱可讲。这需要各地各部门各企业,以真诚之心、无私之心,根据灾区需求,担起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援任务。为满足灾区需求,哪怕暂时搁下自己的事情,也在所不惜。在需要我们的地方,拿出博大爱心,按照统一安排,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主动捐款、捐物、献血,这些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担当。
  目前从上到下,这些事项都在快速有序进行。就我省而言,省委、省政府已捐款500万元抗灾,地震当日就急运了1万顶帐篷往灾区,有民企急捐了1700万元急救包,省红十字会开通了捐助热线,湖北还将竭尽全力做好后续支援工作。李克强总理对灾区人民说:“你们放心,我们不光要救灾,还会帮助大家重建家园,以后的日子会更好。”我们深信,有国家、各地和全体社会成员与灾区人民一道,共同担当,共克时艰,必定战胜这场地震灾难。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刘章西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班跃伟)
关键词:刘章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