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兴某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们反映,近日老师在班里点了月考成绩排在年级前列的80名同学,将带他们去北大清华秋游,人数仅限文科前20、理科前60。这所学校的高一年级,也有类似规定。(11月2日《北京青年报》)
学生们对这一秋游安排甚是不满,“凭什么只有学霸才能秋游!”“为什么剥夺我们差生的出游权利?”“这样的决定让我们觉得低人一等”……对于这样的安排,学校表示,这仅是对学习成绩突出学生的奖励。
梳理近年来的教育新闻就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方式与奖励思维不是孤例。君不见,按成绩优差发不同颜色的作业本,表现好坏安排不同区域的座位。把成绩优异的学生安排到最霸学府去熏陶一下,似乎也没有多少特别之处。
倒是校方的回应,提示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安排秋游当成对学习成绩突出学生的奖励,要么是异化了秋游,要么是扭曲了奖励。众所周知,春游或是秋游,历来是每个学生都能参加的活动,何以成了少数人的特权?学校对学生的奖励,凭什么与“秋游”挂钩?如果任由这样的思维发散,是否有一天,会把“按时吃饭”当作对成绩突出学生的奖励?“学霸秋游”之类的事,也遭到学生家长或公众的强烈批评,批评者中应该不乏官员或公职人员,殊不知,学校管治学生的手段只不过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官员提拔不是任能,而是当作爵功褒德的奖励,甚至当作满足少数干部私欲的美食;劳模称号授予有权力染指的官员,也曾经是评模的一种创造;学习和培训本来是每个干部的平等权利,但有的地方也成了少数“宠儿”们的专利。只看看十八大以来查处的贪腐渎职案件,这样的问题有没有出现过?
把好经念歪,不只学校该反思,整个社会也该从中警醒这样的风气之源。如果按一件事本来的宗旨去落实,就可能平淡无奇,捞不到好处。好在学生天生有一种说破“皇帝新装”的单纯。在他们争“秋游权”、争人格平等面前,成人社会中的我们,如果不假装“淡定”,能否问问你心中有无公平正义的信仰,和对常识的坚持?
稿源:湖北日报
作者:易国祥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