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摘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之后,武汉以一次别开生面的总结表彰大会再次引人关注。本报昨日报道,表彰大会上,一个名为“摘冠后的探访”暗访短片,曝光了部分社区志愿者不见了,车窗抛物、拉客“兔子”重新猖獗等等问题。
短片结束以后,现场一片沉默。可见在表彰总结的时刻,暗访短片触动了在场每一个人,引发对荣誉本身的思考,对未来城市文明提升的思考。一个“不一样”的表彰大会,一个不只有欣喜和鼓舞的大会,让“文明城市创建永远在路上”不只是一句宣示,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提醒。
创建十二年,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对武汉而言尤显珍贵。从对“最大的县城”的焦虑,到城市“富起来以后怎么办”的思索,再到“让城市安静下来”的理念。放在全国的视野里,武汉的文明创建基础未必算得上理想,其中努力的艰辛,改变的坚决可想而知。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是对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水平的认可。称号的获得,令一个城市感到兴奋、感到荣耀,感到奋斗的收获,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文明城市称号是一个节点,但不是一个截然两面的分水岭——昨日问题明显,今天消失无影,未来就只剩下形势一片大好。城市文明中存在的问题和陋习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改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办到的事。文明提升的复杂和艰难之处,就是顽疾之“顽”,痼疾之“痼”。不说躺在荣誉上睡大觉,就是松一口气,缓一缓神,松弛一下,问题可能都会反弹。我们越是攻坚克难地走到今天,就越是能够体会到这种问题与治理“拉锯战”式的危险。
问题去而复返,禁而不绝,还只是表象。暗访片的深层触动,就是如何能够防止出现“一阵风”,雨过地皮湿。“长效机制”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词,但是效果够不够长久,什么样的机制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结论属于每一个行走在城市的人,属于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感受。文明创建当然需要痛下决心,不胜不休的气概,更需要锲而不舍的坚持,一点一滴的积累。有文明之“名”,更有文明之“实”,有焕然一新的刷新,也有留存长久的变化。这样的文明创建过程,才是市民期待和受益的。要说文明城市创建的“获得感”,应该就在于此。
曝光问题是最好的自警自省,也是最好的行动再动员,它比任何口号都来得直接,来得有力。表彰的同时不忘揭短,亮出了对城市文明建设正视当下、面向未来的姿态。治理从来都是要在直面问题中前行。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它清晰鲜明地标示出,文明创建没有结束,也不可能结束。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这个时刻,意识到未来的行动,未来的责任,就是文明提升久久为功稳固的根基。
稿源:湖北日报
作者:李琼
(作者:沈素芬)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