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时报》联合“搜狐健康”进行的样本量超过2500人的调查中,七成以上的人承认自己在为养老发愁,其中,40岁以下的占75%(2008年7月8日《生命时报》)。
虽然我们是个惯于居安思危的民族,这两年忧患意识又屡屡被提起。然而,超过七成的老百姓为养老发愁,其中75%的忧患者竟然还没有超过40岁,他们还没有步入中年的门槛,正是抓住青春的尾巴努力工作享受生活的年龄,却就开始为老来发愁了。这无论如何不是个值得高兴的消息。它折射出了绝大部分老百姓对未来的迷茫和焦灼心态,是个值得引起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如此多的人集体愁养老,是民生多艰的现实写照。的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收入在不断增长,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这是不容抹杀的事实。但问题的另一面却是,“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的新“三座大山”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加上近两年来物价的飞涨,早已抵消了人们收入上的增长。说句实事求是的凭良心的话,在浓重的通胀阴影下,许多平民百姓的生活水平实际上是在下降,而且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许多人辛苦的劳动所得,仅够维持基本的生活,甚至还有的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根本谈不上为老年生活进行储蓄。看到自己正当壮年都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对劳动能力衰弱甚至丧失的老年,难免就心中充满忧虑了。
如此多的人集体愁养老,暴露了我们社会保障方面的诸多问题。眼下,中国社会还处于转型阶段,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体系尽管在不断完善,但还存在不少尚未解决的问题。不要说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普遍没有养老保险,就是不少城镇居民因为下岗失业或者在私人企业做工等原因,也没有享受到养老保险。虽然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征缴力度,但在一些经济基础较差的地方,问题仍很严重。这就直接导致老无所依的阴影始终盘旋在许多人的心头。即便是退休后可以领到养老金的人,也会因为养老金比在职时工资少得多而产生对生活质量下降的忧虑。同时,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也是人们担忧养老的原因之一。医疗与养老是密切相关的。社会养老保险尽管能够保证人们老年后的基本生活,但是年龄大了难免生病,万一得场大病,需要做个大手术、换个器官或者长期吃药治疗,把所有积蓄搭进去可能也看不起。
如此多的人集体愁养老,上述物质上的原因固然是主要的,但老来病了无人照料、缺少精神赡养也是人们愁老的一个方面。卫生部最近的调查显示,由于年老、疾病卧床和残疾,需要照料的老人,现在已经超过1亿,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这个数字还会不断攀升。而且,老年人护理不仅需要很高的费用,还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到本世纪中叶,中国退休人员将从现在的1。4亿人飙升至4。3亿。现在中国的独生子女已经超过一亿,一对独生子女夫妻往往要照顾4到8个老人,他们还要工作,要抚养下一代,精力上实在照应不过来。人们怎么不为自己老来病了无人照料,精神孤独无依而担忧?
如此多的人集体愁养老,告诉我们,应对、解决好养老这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显得很重要很迫切。未富先老的中国,该如何用智慧去迎接这个挑战,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
稿源:荆楚网
作者:马会东(宣传战线人员)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