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理:对小学生恶搞诗词不必当真
发布时间: 2008-10-05 10:18 来源:
进入电子报
“恶搞”风从网络吹入广州小学校园:现在孩子们最流行的玩法竟是将诗词课文按韵律另行填词,《静夜思》、《春晓》、《望庐山瀑布》等经典的恶搞版本“风行”孩子们口中。学校老师只能叫停校内恶搞,但一出校园,恶搞版本成为“大合唱”。让家长最担忧的是,“盗版”横行之下,正版课文已忘得差不多了。(10月4日《广州日报》)
其实,孩子们的“恶搞”,很单纯。他们“恶搞”主要是为了“参与”一种游戏,想显示自己,并不恶毒也不虚伪。小孩子“过家家”斗气,不必当真。何况,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胡闹过,留下一段“犯傻”的幼稚可笑的记忆。可以说,这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阶段。
孩子们所谓的“恶搞”,是非常自然的一个历程。当然,除了不鼓励恶搞诗词用来骂人,我们不妨对他们多些“佩服”,这也是他们的才能。他们能将课文“倒背如流”,同样,加以引导,心思用到正地方,恐怕没有学不好的课文。
作家汪曾琪先生在《少年谐谑》一文中,提出的五种态度。一种是鼓励。这有点大逆不道了,也没人敢这么做;第二是禁止。汪先生认为,“除非禁止了童年”,实际上是说这么做很愚蠢;第三是不管,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态度;第四是研究,孩子们为什么有这种逆反心理,汪先生认为,这是孩子对生活规范以及教条意味的抗议;第五是向他们学习,而“孩子对于语言的韵律有一种先天的敏感”,看似信口胡编,却都非常“顺”。汪先生的观点,赞赏“胡闹文学”的态度,不乏可用之处。为何不多些研究,看到孩子们身上才能的潜力?
而若论“恶搞”,最卑贱的是成人,尤其是某些靠“恶搞”炒作出名的网络明星,拿“恶搞”当成事业,极尽搔首弄姿,沽名钓誉。相比之下,孩子们只是“点灯”,为了卑贱事业而“恶搞”的人却是“放火”,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而从孩子身上,我们还能看到可爱之处,成人“恶搞”却是无耻,让人恶心。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理
(本文来源: 编辑:罗莎)
关键词:王理;恶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