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想斌:让人民“卖官”才能防止官职市场化
发布时间: 2008-10-23 09:07 来源:
进入电子报
近日,中纪委中组部联合发文,要求进一步遏制用人不正之风,提出要坚持预防、监督、查处并举,把严格监督、严肃纪律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始终。在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后,两部委的“意见”更是剑指用人的不正之风,针对性无疑很强。(10月21日新华网)
杜绝“买官卖官”现象的呼声一直未停,党纪、政纪、法律等各种层面上的约束不断加强,然而“买官卖官”的大戏屡屡上演。或许源于“官官相护”的惯性思维,使得这些约束在执行的时候形同虚设。但更多的原因在于这些约束对于官员威慑力太小。官员买官卖官的利益远远高于约束造成的违法成本。如今,中纪委中组部联合发文,买官卖官者一律先免职。彻底杜绝买官卖官的决心可见一斑,免职带来的约束成本看似也不低,但是否意味着免职就可以根治这一现象?
暂且放过这一问题,我们看一副有趣的对联: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是“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以钱开路”。讽刺之余道出了官职已经走向了市场化。然而官职市场化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化的最大区别在于:不论出资多少,权力不可或缺。卖官者,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卖官鬻爵,而收受贿赂;买官者,则用金钱开道而获取权力。权钱都到位,官职也可以随行就市。
从这儿出发,杜绝买官卖官,就需要收住人们的权欲。免职一定程度上也在约束权力,但却是一时之计,并非长久之策。免职可以免去已经买官卖官者的权力,但是行驶免职的权力能否不去买官卖官呢?如此不打破私属化的权力垄断,买官卖官自然生生不息。有人说加强和完善监督体系,这样便可以防止社会职能权力的巨大资源与个人私有财富进行转换。
这样或许有些道理,而且这种方式正在进行。但监督不能从源头上禁止买官卖官。记得之前南京市首创公推公选电视辩论的用人机制,少数地方效仿。虽然这样的机制尚需完善,但也给人一种彻底防止买官卖官的理念: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决定权归人民,任用过程坦然于阳光下。也就是说,真正想杜绝买官卖官,就得把“卖官”的权力交给人民手中,还权于民才是根本。
权力本身就来自人民,政府的原始构架也是人民聘用制。提高买官卖官违法成本的免职一时有效,但让买官卖官走向穷途末路的唯有让人民去“卖官”。如此,权力的回收自然从根本上防治官职的市场化。
稿源:荆楚网
作者:马想斌
(本文来源: 编辑:余宽宏)
关键词:马想斌;权利;官职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