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地方特色名优农产品的菊花和柿子,今秋命运却迥然不同,这厢是产销两旺,花农“笑开了花”;那厢却万亩柿子压枝,遭遇“烂市”尴尬,柿子压枝的原因是品种高度单一,在“不愁嫁”的时候没有形成外销网络,缺乏深加工企业,一旦滞销便无处可去;而菊花胜在未雨绸缪,“牛市”之下仍然积极寻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及时引进新品种,把花期短的劣势转化为相对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11月5日《新华日报》)
由于农民的种植信息和销售信息缺乏,种植什么只能“跟着感觉走”,总是和市场“不合拍”,一些乡镇干部平日大多将工作重心放在大项目的招商引资上,考虑农产品种植销售的不多,一旦出现滞销问题,说得最多的是:我们也没什么办法,现在农民种什么、怎么卖都由市场说了算,我们也不能过多干涉。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对涨涨跌跌的农产品,农民还是摸不准市场的“脉搏”,“谷贱伤农”的事件时有发生,如何架起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使农民增产又增收,已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面临的严峻课题。如何帮助农民将农产品劣势转化为优势,笔者认为:一要多帮农民找市场。要像重视开发区的招商引资一样,将原来的春耕、“双夏”、冬种会议变成产销信息发布会、科技交流会、农产品展销会、招商引资会,给农民带来更大的市场和机遇;二要多帮农民拉长产业链。农产品深加工严重不足,流通落后是困扰农产品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政府应千方百计拉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把农业品向深层次延伸,给农民带来更大的收益;三要多做好帮扶。抓农产品种植,要少做指挥员,多做服务员,要多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培养农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副产品市场,培植农产品购销队伍,由市场化中的中介组织去完成;四要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产学研结合,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支持各方科研、教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农民进行广泛合作,多创造具有市场领先优势的产业和技术优势,争取使农产品在品种、销售、加工等环节形成独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土新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