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显炬:高考成绩排名的背后是赢者通吃规则
发布时间: 2009-04-19 12:20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虽然高考成绩在各地备受关注,但教育部表示,要严格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不以升学率对学校排队,不单纯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制止对高考成绩的各种炒作。(04-18新京报)
高考成绩排名是每年高考之后又一件牵动人心的事,不仅是考生关注几乎整个社会对此都十分的关注。教育部门和学校更是乐此不疲。各地每年都会评出省状元、市状元,甚至还有班状元。各种级别的状元应有尽有,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但在高考成绩的背后隐藏的却是残酷的赢者通吃规则。
对于考生本人来说,高考成绩排名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自己报考学校的好坏。高考成绩排名越高也就越有把握进入高等一流的学府,这正是考生所梦寐以求的。而且,考生成绩排名高还意味着名利的双收。这些稀缺资源是一般看生难以企及的。而那些排名靠后的考生可以说一无所获,多年的努力一个排名就完全否定了。这正是赢者通吃的残酷。
对于教育部门和学校来说,考生成绩越好越能够说明自己的工作成绩。这是政绩观在教育上的表现。教育部表示“不以升学率对学校排队”,但在我看来,这种以数据量化标准评价学校的做法是不可能得到制止的。因为在教育部门内部和各学校间,评价学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升学率和高考成绩作为指标的。学生家长评价学校的优劣同样如此,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到好学校读书。
高考成绩越好升学率越高,越能够说明教育部门“领导有方”,越能够说明学校的实力。而这些“名校”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就会得到更多的照顾,优先得到资源的使用权。包括优质生源和教育资金。这同样体现的是赢者通吃的规则。
各地区之间,人民评价一个地方教育水平的高低还是要以高考成绩来衡量。在整个社会中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高考排名不好,但所有人都不会抵制。
在笔者看来,只要传统的高考制度没有得到彻底的改革,高考成绩排名就不可能杜绝。高考是一根指挥棒,学校的所有安排都是要围绕着高考方向来进行。素质教育业到头来还是难以抗拒高考的扭曲。
高考制度建构起了一种人才选拔模式,同时也建立起一整套对考生具体地直观地数据量化和评价标准。只要考生参加了高考就不能逃脱这套体系的评判,排名也就不可避免。高考成绩排名归根结底还是高考制度在起作用,教育部难以遏制的。即使在表面上制止了,私底下还是会出现。高考成绩排名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包括考生本人在内整个社会赢者通吃的规则。
稿源:荆楚网
作者:孙显炬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德民)
关键词:孙显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