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仰峰:海归博士自杀不能全归咎于高校体制
发布时间: 2009-10-23 09:09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日前,才回国三个月、在浙江大学任讲师的32岁海归博士涂序新留下6页遗书后跳楼自杀,遗书中说:“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跳楼前6天,他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网络盛传浙大曾经给他口头承诺,却未能履行。(10月22日《华商报》)
不必讳言,当下高校早已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象牙塔,一样充满腐败、丑闻、逐利和纷争。如今,学有所成的海归博士涂序新以他的自杀将高校这些弊端再次置于公众焦点,引发新一轮的舆论讨伐。不少网友质问:涂序新放弃美国的机会,回国准备一显身手,却遭到不公正的待遇,被活活逼死,天理何存?
如此发问有些偏激,但在海归博士自杀上,无论浙大如何辩解,他们都难辞其咎。涂序新遗言中所说的“国内学术圈的残酷、无信、无情”,究竟所指为何,我们不好乱自揣测,但报道说得很明白,涂序新的工资收入不高,住房、女儿上幼儿园等问题难以解决,焦头烂额,还有被称为直接导致他自杀的最关键的职称问题,却也无不指向浙大管理体制上的种种缺陷。
舆论的矛头几乎一边倒地指向浙大和它背后的高校体制,这在感情上可以理解,毕竟所有人都为年轻博士的殒命而叹息,但具体到剖析问题,则需要归于冷静,比如说:面对因循守旧、官僚化的高校体制,感到焦虑甚至难以承受的海归博士,为何只想到自杀躲避问题,而没有想到谋求别的更好的解决之道?
我这么说,并非和已逝的涂博士过意不去,而是想陈述一个事实:我国高校众多,高校间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为招揽高级学术人才,高校给出的条件和待遇也水涨船高。在这所高校感到被轻视,完全可以“跳槽”到另一所高校,以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这是学术中人的应有权利,也是每一个心智正常者都会作出的理性选择。
这些道理,俗语“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揭示得一清二楚,为何涂博士视而不见,独独选择自杀?
不得不说,这与他过于顺利的经历不无关系,报道说,“涂序新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一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保送进入清华大学,之后全奖学金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6年后拿到博士学位。”太顺风顺水的人生未必是好事,它使涂序新缺乏必要的受挫折能力,而几十年来单纯的读书生涯不可能造就坚强的心理素质,一遇到棘手现实,心理防线很容易崩溃。类似例子屡见不鲜,且多发生在高校硕士博士群体,很能说明问题。
面对复杂的体制问题,凭个人力量确实很难改变,但不能做到“兼济天下”,至少应该做到“独善其身”,动辄自杀,是对自己生命价值和寄以厚望的家庭、社会的不负责。我以为,这是海归博士自杀事件中不该被忽视掉的沉重命题。
稿源:荆楚网
作者:修仰峰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德民)
关键词:修仰峰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