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杨志军:台湾选举面面观之频繁选举

发布时间: 2010-11-01 08:47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11月27日 的“五都”选举投票即将来临,可去年12月5日的 “三合一”选举(包括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的选举)还历历在目。这一年间,台湾社会又经历了10多次的大小选举。台湾《新生报》社论对此问道,台湾为什么经年累月的选个没完没了?
  在大陆热销的《我们台湾这些年》里,作者廖信忠从他出生的1977年一直写到2008年,涉及到的大选举就有10处,他说“越看又越觉得焦虑”。显见,选举已成为台湾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党派生存的一大法宝。
  台湾真正意义上的选举起于1946年,国民党当局在岛内由下而上逐步进行从“村里长”至“省参议院”的各级“民意代表”选举。1948年,举行第一届“中央民意代表”选举时,台湾地区也选出了“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1950年开始,定期举办“村里长”、“县市长”、“县市议员”、“省议员”等地方公职人员选举。从1969年起,在“中央民代”增补选举中,大幅增加台湾地区代表的席位。1991年和1992年,相继举办第二届“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的全面改选。1992年之后,全部“中央民代”都由台湾一地选民投票产生。1994年首次举行“台湾省长”、“直辖市长”选举。1994年“修宪”通过将“总统”、“副总统”由“国大代表”选举,改为由民众直接选举产生,并从1996年第九任“总统”选举开始。此始,台湾全面实施公职人员全民直接选举。
  目前,台湾地区的选举共有“总统”、“副总统”,“立法委员”,“直辖市议会议员、县(巿)议会议员、乡(镇、巿)民代表会代表、“直辖市”市长、县(巿)长、乡(镇、巿)长、村里长等9种,任期均为4年。
  这9项选举的任职席位共有12800多个,当然“大位”只有2个,“立法委员”是113席,县市长和议员不超过1000人,绝大多数是乡镇长以下基层职位。由于这些职位有更多的人(差额)参选,投票率也要过半,各项选举又是隔年交错,每项选举的时程短则4个月,长的从上任开始就在筹办下次选举。选举之频密,长久以来为台湾民众所诟病。
  今年3月9日,因无法推动健保调整案的台“卫生署长”杨志良请辞时指责“频繁选举、祸国殃民”。他认为:连年选举,割喉竞争,为求选胜,即使对多数人有利的政策,恐少数人受影响,选票流失,因而却步。只要选举,重要政策就得停摆。
  为整合地方选举,国民党提出了“地方制度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从2014年开始,除 “总统”、“立委”选举外,其它7种地方选举全部合并一起同时举行。台“立法院”2010年1月18日通过地方制度法相关条款,将“七合一”选举调整至2014年年底同一天举办。台湾“中选会”预计,地方选举合并举行,将可节省选举所需经费约新台币5。4亿元。
  正是:大选小选年年有,在朝在野忙不休,九大选举要简并,隔年一次可解忧。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杨志军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杨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