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学:民营企业家频频自杀值得关注
发布时间: 2011-06-08 08:17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5月23日,刚刚带领企业登陆深证中小板的万昌科技董事长高庆昌跳楼身亡。有关其死因,家属对外表示,他患抑郁症、长期服药。不过,淄博市金融办主任胡希德透露,高庆昌跳楼前,他本要亲赴青岛处理一笔1000万现金事项,不料意外发生,死因相关1000万……亿万富豪频频自杀且留下重重谜团和种种遗憾,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近年来,亿万富豪自杀事件已发生过多起:2003年9月7日,拥有10亿元身家的前“河南首富”、河南黄河集团董事长乔金岭,在他位于河南长葛市的别墅内自缢身亡;2005年1月1日,山西鑫龙集团董事长赵恩龙跳楼身亡,时年52岁;2005年1月7日,陕西金花集团副总裁、*ST金花副董事长徐凯在西安某酒店上吊自杀,时年56岁;2005年1月13日,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庆斌跳楼身亡;2006年10月31日,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裘祖贻自缢身亡;2007年8月11日,广东佛山利达玩具厂老板张树鸿,在自己的厂房一角上吊自杀;2008年4月29日,上海涌金实业公司董事长魏东在其位于北京紫竹院附近的居所坠楼身亡,年仅41岁;2011年5月20日,珠光集团浙江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立强,在台州投灵湖自杀……
民营企业家自杀的远远不止上述这些,只不过他们均属于“亿万富豪”。他们所以采取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原因是复杂的:有的是因为企业“出事”,不堪压力自杀的,裘祖贻自杀就是因为2006年轰动全国的“欣弗”事件,华源被责令停产整顿,企业遭受严重打击,裘本人也不堪重压。张树鸿则是因为轰动全球的美泰玩具召回事件中“身败名裂”,以死寻求解脱;有的是因为企业遭受巨额经济损失自杀的,赵庆斌自杀身亡,就是因为中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行长高山等人将客户6亿多元存款转移到国外,其中包括他的公司3亿元;有的是因为企业摊子铺得过大,被沉重债务负担压垮的,赵恩龙、乔金岭、卢立强之死,莫不如此;有的是因为被感情或健康困扰不能自拔产生轻生念头,例如徐凯;有的死因不明,只能以生前压力过大、患有抑郁症来解释。
这些民营企业家经过多年奋斗,身家达到亿元以上,甚至十亿、几十亿,说明他们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历练,已经具备当代企业家的能力,属于社会精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有贡献的。他们的非正常死亡,对国家、对社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不能不令人扼腕惋惜。他们的死,固然有个人的性格缺欠,但更重要的说明一些民营企业家还相当脆弱,经不起突然事件的打击,抗压能力还不强,没有原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那种跌倒了爬起来的大智大勇。即便是因为涉嫌经济犯罪,不过是接受法律制裁,走出监狱还可以东山再起。何况,前不久人全国人大常委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对经济类犯罪已取消死刑判决。国美电器老总黄光裕即便在服刑,不也掌控着自己的企业么?当然,地方政府也有一定责任。政府不能只在企业蒸蒸日上、成为纳税大户时关爱有加,一旦陷入经营困境就袖手旁观,这当然不是说让政府参与或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而是帮助企业在经营上出主意、想办法,尽快摆脱困境。
作为市场的主体,民营企业经过30多年的成长,已经占有半壁江山。如何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帮助他们克服“成长的烦恼”,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对此,各级政府负有重要责任。例如,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民营企业能够得到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怀,民营企业家选择自杀之路的,或许会大为减少。
稿源:荆楚网
作者:侯文学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艾丹)
关键词: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