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李亮:“最难就业季”就别添“窝心事”

发布时间: 2013-05-28 08:24:28  来源: 荆楚网  作者:李亮  进入电子报

  江西某大学为提高学校就业率,规定如果在论文答辩之前没有交上就业协议,就不允许参加第一轮论文答辩,作为学生预备党员,谢强被学院分配了一个硬性任务,就是督促、帮助同寝室的其他人尽快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三方协议书”。(5月27日《中国青年报》)
  2013年,无论从高校毕业生数量来看,还是当前经济增长趋缓的就业环境而言,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让毕业生发出“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感叹。就业学生是主体,应该积极主动,理性选择,科学谋划,但作为学校而言不能做“甩手掌柜”,甚至为了就业成绩而提出苛刻条件,无疑是雪上加霜,让在“最难就业季”里痛苦挣扎的学生再添“窝心事”。
  高校不仅仅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促进学生就业也在责任范围之内。“最难就业季”不但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也应该积极作为,这种作为的重点在于“服务”而不在于“督促”,为学生积极提供就业机会,为学生就业提供政策便利,营造支持就业、促进就业的良好环境,但把学生就业与学生毕业相挂钩,表面上是一种督促,本质上却是一种变相施压,立足点不在于学生就业而在于学校的就业成绩,学生怎能不委屈。
  教育部门把学生就业作为考察学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为了督促高校尽到服务就业的责任,高校却把这种压力转嫁于学生身上,做起了“甩手掌柜”,甚至着急推之门外。为了毕业,很多学生自愿造假,承担风险,学校却置身事外,视若无人,入校与出校形成强烈现实反差,学生怎么不心寒。
  “最难就业季”,学生本来就心理负担沉重,也曾经听过毕业自杀的悲惨案例,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学校应该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正确面对就业的成功与失败,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但该高校的做法显然背道而驰,把学生工作与能否成功毕业相挂钩,无疑是在学生心理上又加了“一把锁”,甚至在“伤口又撒了一把盐”,学生怎么会轻松。
  “最难就业季”,能不能让学生过的舒心一点,就别弄这些“窝心事”伤害学生了。毕竟墙快到了,如果不扶,不推也是一种善良。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亮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罗莎)
关键词:李亮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