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南昌市公安局表示,警方已对“洗衣机绞死案”女童的遗体进行了尸检,并对涉案洗衣机进行了载重试验。目前,南昌市公安局称已认定事件性质,但下达结论尚需时间。
真相即将浮出水面,公众无限期待。但更令人唏嘘的是,究竟是洗衣机杀人,还是另有隐情,事件发展至今,几乎成为女童亲属和媒体公众的舆论博弈战。公众的一致讨伐和亲属的极力反驳都淡化了案件的严肃性,徒增几分戏剧色彩,这些反而是对遇难女童的不尊重。
不可否认,两女童之死确实疑点重重,个中蹊跷也超越常理之外,公众的质疑不无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综合“绞死女童案”的各类观点来看,其中的道德批判已超越理性分析,形成了一股莫名的舆论暴力。换言之,公安机关尚未给事件定性,可公众舆论已经给该案下了结论,也就是说,公众对该案热情过度理性不足或许只是为了得出一个“果然如此”。
这正如沃尔特.李普曼所说,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事实上,在该案案发之初,媒体和公众就已经给真相套上了自己的答案,任何与此答案相左的结论都有可能招致舆论的强烈反弹。譬如说,有媒体称警方已初步排除谋杀可能,就引起了网友的强烈质疑。但问题是,单凭有限的媒体报道很难还原事实真相,掺杂自我想象的答案更不可能得出福尔摩斯式的神断。断案缉凶,热心的网友未必比专业的公安机关更专业。
公众的高度关注的确有利于全方位地剖析案件真相,形成的舆论压力也有助于公安机关尽快查明事实。但现在,这股莫名的舆论暴力已干扰了案件的正常侦破。合理质疑有助于真相早日出炉,而恶意揣测却很有可能造成误伤,旁观者们选择性的的结论倾向值得商榷。
现下,尸检工作已经完成,可是调查仍在进行,结论尚未下达,一切仍未可知。但不能不注意的是,公众对该案的偏见愈发严重,愈发戾气横生,这股莫名的舆论暴力亟待各方反思。
稿源:荆楚网
作者:北楚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