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凌国华:治理“城市病”不能寄望于“靠天吃饭”

发布时间: 2013-12-10 08:30:23  来源: 荆楚网  作者:凌国华  进入电子报

  昨日,随着北风到来,昨天白天,华北地区在偏北风的带领下已脱离雾霾围困。中央气象台表示,华东地区也只需再忍受一夜,就可以在冷空气的帮助下,重新回归到晴冷干净的好天气。今天白天,江苏、安徽中东部、浙江中北部、山东南部、江苏西南部等地的雾和霾将减弱消散。(《新京报》12月9日)
  此次大范围雾霾污染给民众生活造成的困扰,将随着一夜北风吹得到暂时缓解,人们可以暂时松一口气。虽然不会再为买不到口罩而苦恼,但人们也不会天真到以为雾霾从此就不再来,因为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晓得,只靠大风吹并不能真正消除雾霾,治理包括雾霾在内的“城市病”不能只是寄希望于“靠天吃饭”。
  近年来,“霾”这个略显复杂的汉字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客。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这显然并非因为雾霾对我们比较“偏爱”,而是因为我们的发展方式比较适合雾霾的产生,而我们当前的因应手段却又不足以彻底清除雾霾。
  应该说,面对雾霾,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检测并公布PM2.5数据,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停工停产等临时减排,以及从宏观层面考虑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等等,这些措施对于应对雾霾都有积极作用,但一些措施属于“扬汤止沸”的层面,虽然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药方比较有效,但是需要长时间“服药”。须知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并非朝夕之功,况且由于其中牵扯繁杂的利益纠葛而充满艰辛。
  包括雾霾等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城市病”,缘于对自然和社会资源的予取予求,造成了稀缺资源的过度耗费甚至浪费。纠结于GDP总量攀升和青山绿水的熬煎,对“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犹豫不决,一定程度上使得“城市病”不断做大。这中间,既有面对现实利益难以割舍的诱惑,还有面对发展包袱却难以下“壮士断腕”的决心,更有“等大风吹散雾霾”之类得过且过的寒号鸟心理,这些都在有意无意中纵容了“城市病”坐大。
  “城市病”的产生虽然不能排除自然因素,但更多无疑是人的因素。治理“城市病”固然不能忽视自然因素,但更多应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冷风吹自然可以暂缓雾霾压境的紧张,但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文明习惯应该是消解“城市病”的根本之策。从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科技创新,布局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的宏观层面,到摈弃落后生活习惯、培育现代文明的微观实践,致力于打造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命共同体,你我都应该是践行者。
  治理“城市病”,自然要着眼生态文明,但又不能囿于生态文明。“城市病”的产生,是经济社会等各种要素共同激荡的结果,“城市病”的治理,自然要有更宏阔的视域,要坚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多位一体”。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强文化温润,构建生态文明,都离不开公权力的自觉自励,更离不开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意识,破除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中的固步自封的观念和利益固化的藩篱,促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驱动和外力推动的双重动力,治理“城市病”疗效可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民众可期。
  稿源:荆楚网
  作者:凌国华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姬学涛)
关键词:凌国华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