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刘宁(化名)以近650分的高分,成为四川凉山某县的理科状元,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四年前,刘宁大学毕业,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2月11日《南方都市报》)
这些年,有关“高考状元”的新闻俯首即是,既有状元们走进名牌学府的风光无限,也有状元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一时落魄江湖。曾经有一位北大毕业的高考状元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回家卖糖葫芦,造成巨大的轰动;也曾有一位北大毕业的文科状元辞职回家卖猪肉,现如今与人合伙开起了全国猪肉连锁店;还有一位清华毕业的高考状元,回家乡当保安,同样引起舆论关注。
这些“高考状元”毕业后虽一时落魄,但却依然积极进取;而四川这位刘“状元”因一为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竟至流浪街头,更是让人唏嘘不已。在这个看似孤立的个案背后,其实有些普遍性的问题值得留意。
应该说,如今我们的中学,差不多全部的精力都放在高考上,一门心事打造状元,批量生产“状元”——文科状元、理科状元,加分状元、裸分状元,省状元、市状元、县状元、乡状元、村状元,各搞各的,皆大欢喜,非礼勿言,非诚勿扰。状元经济年年开花结果,状元的大红花,学校的喜报,还有各种奖金、讲座,各就各位,各得其所。
这种高投入、高回报的“状元经济”虽然为我们成为盛产状元的国度,但也过度神话了“一考度终身”的教育制度,对很多年轻人身心造成了不应有的损伤。更重要的是,这种“状元经济”,把高考、考上名牌大学、当“状元”当作目的本身,而不是以教书育人作为教育的目的,也不难让一些人在考上大学、当了“状元”之后迷失了方向,等而下者,甚至会向下沉沦,成为社会的负能量。
当然,高考状元沦落街头,也再次暴露出了大学人文思想教育的问题。老实说,过去那种灌输式的、居高临下的政治思想教育,已经很难适应今天的社会现实,客观上让很多年轻大学生在大学里“迷了路”,有的人甚至迷上了网游。不少年轻大学生都是眼高手低,自我感觉良好,对社会、对人生没有理想、没有抱负、没有担当——大学人文思想教育不够到位,这应该是问题的症结之所在。
稿源:荆楚网
作者:汪忧草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