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4年《法治蓝皮书》。法治蓝皮书指出,当前腐败案件呈现的一大特点和规律是“59岁现象”依然显著。根据中纪委公开的2013年查处的案件情况,当前腐败案件呈现出的特点和规律,首先是“59岁现象”依然显著。根据中纪委监察部公布的案件数据,被查处公职人员年龄最大的64岁,最小的39岁;其中,51岁至60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3.7%,“59岁现象”明显。(2月25日京华时报)
所谓59岁现象,指的是有权势者譬如政府官员或是国营企业家,他们在临近退休的时候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狠捞一把的现象。众所周知,中国人的退休年龄一般都在60岁,对于某些厅长、局长、处长级干部来说,59岁就成为其尤为关键的一年。回首过去20几年的记录,一批具有开拓精神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他们都在即将退下之前因为腐败问题而身败名裂甚至走上了断头台。郑筱萸正是在59岁时被撤去国家药监局局长一职,刘铁男倪发科等落马时均为59岁。在某些省市,“59岁现象”占干部贪污犯罪的五成以上,59岁俨然已成官员过不去的火焰山。
大多数官员在正式退休前需要提前退位,或离岗退养、或当调研员,一旦与权力脱钩,便再无机会,但不管是谁的天下,只要有了钱,日子都好过。因此便在退休前,丢掉了党性原则,不该拿的拿了,不该要的要了,开了口,伸了手。这些人走上犯罪道路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捞起来还有些瞻前顾后,把不义之财东塞西藏,装穷不露。有道是莫伸手,伸手必被抓。一失足成千古恨,最后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笔者认为,这些“栽”在59岁的官员大多具有如下心理:一是补偿心理。政治上已经到头,转而追求经济利益,趁在位有权之际在经济上捞一把,为自己留下后路,补偿经济上的落差,填补政治上的失落。二是攀比心理。辛辛苦苦为党工作了几十年,看到过去的同学、同事,通过各种途径都富了起来,论能力比他们强、论职位比他们高,可钱比他们少,自己觉得太寒酸,就趁在位之际捞一点。三是平衡心理。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意味着失去权势,失去由此带来的种种优势,无权无势不能再无钱,他人捞没事,我捞一点也不会有事,趁有人“买帐”时能捞一点是一点,以求得心理平衡。
“59岁现象”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典型。因此,要想使大多数干部安稳度过“59岁”这座“火焰山”,顺利取得“真经”,还需拿出“制度约束,追责到底”这把宝扇,彻底改变对腐败问题的暧昧态度,加大处罚力度,筑牢防护墙。唯有反腐形成常态机制和刚性约束才能让抱有侥幸心理的官员不敢越雷池一步,才能让“59岁现象”彻底淡出群众的视线。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静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