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董金伶:“59岁现象”折射制度缺失

发布时间: 2014-06-09 15:57:15  来源: 荆楚网  作者:董金伶  进入电子报

  近期,广东省茂名市原政协主席冯立梅等多名涉嫌严重违纪或违法的退休官员相继被查,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反腐新动向。“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以往受官场“潜规则”的影响,不少官员在即将退休或退休后都要抓紧时间“最后捞一把”,并且认为可以“一退了之”不会出事。(6月9日 《新京报》)
  所谓“59岁现象”,是指当前发生在一些重要部门、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这类人把59岁视为退休或退居二线的分水岭,他们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权利格言,抱着在退休前“最后捞一把”的心理,大肆贪污受贿的现象。
  “最后捞一把”的心态折射出了我国干部体制存在的弊端---退休即是“安全着陆”。以往普遍认为只要腐败行为没有“东窗事发”,那么退休之后就可以“既往不咎”。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连续查处为数不少贪腐的官员,其中不乏退居二线或已经退休的官员,仅2013年,就有3名省部级退休或退居二线官员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中央地方政府的一系列“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行动,折射出党和政府反腐败斗争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同时也打破了“退休即安全着陆”的“传说”。
  反思官员“59岁现象”的出现的原因,笔者认为其间有领导干部个人品德修养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组织管理制度方面的不完善。从组织管理上看,一般情况下,各级组织和单位对于年龄偏大、即将退休的领导干部,在管理上都比较松散,甚至放任自流,只要不出现严重失误,基本上都是“睁一眼闭一眼”,这在一定的程度上纵容了“最后捞一把”情况的发生。另外,把他们置于党员干部管理制度之外,缺乏对即将退休领导干部的监管,这也是制度执行力不足的体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抑制“59岁现象”还需制度“给力”。不仅要完善监督制度,提高腐败行为曝光的概率,还有加强惩治追责制度建设,加大犯错成本,在思想上起到震慑作用。
  稿源:荆楚网
  作者:董金伶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黄珺)
关键词:59岁;折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