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决定,向社会公开国务院各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以锁定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底数”,接受社会监督。这是中央政府首次晒出权力清单、亮出权力“家底”。(2月22日《法制日报》)
权力清单就是不同层级的政府把本级政府所掌握公共权力项目公之于众。权力清单的出台,拆除了权力封闭运行的“黑箱”,撕下了公权力的神秘面纱,让公众了解权力行使流程,逼迫政府严守权力边界,达到上下层级政府间事权的清晰划分的目的,谨防权力“伸手过长”和“推延赛责”。
一直以来,政府事权不清,办起业务来推三挡四;一些事关利益事项,又出现多头管理,层层插手。群众反映“办证跑断腿,盖章磨破嘴”,办事要逐级审批,程序繁琐复杂,周期长,效率低。因此国务院掀起新一轮权力清理大潮,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但笔者认为,别让权力清单“噱头”盖过实质,杜绝出现 “数字游戏”。
权力清单一出台就受到热捧,源自公众饱受权力分配不清和事权纠葛的伤害。事实上,由于权力“家底”不清,简政放权常常是增增减减,部门权力分分合合,一些审批项目合并归拢。从数量上看,审批事项似乎减少了 ,但实际上并未松绑,该跑的部门一个不能少、该要的公章一个不能缺, 放权成为“噱头”。多一个庙就要多几尊神,多一个菩萨就要多一炷香,磕头送礼,费时费事;政出多门,相互掣肘,效率难以提高。“层层审批、公章围城”更是衍化成了一种“寻租”机制,成为滋生腐败和钱权交易的温床,“给钱就办事”成为一些人谋利的手段。
权力清单的设计就是要理清事权。理清一级级政府的权力,恪守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简政放权、放管并重,把政府该管的事情管到位、办到位,把属于市场的权力给到位、还到位,把归于社会的权力放到位、下到位,杜绝公权力“伸手过长”,造城权力的错位。
权力清单的公布是简政放权的重要一步,更关键的是要依法巩固放权的成果,依法锁定权力清单。通过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界定,用法划定政府的权力边界,从规则上界定好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分界线,以法的形态把权力清单上升为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实事存在。
滴水穿石,绳锯木断,胜利在于坚持。简政放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坚决避免“雷声大雨点小”,“噱头”重于实质。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俊伟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