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天津市教委连续出台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减负新规,控制学生在校时间、禁止节假日补课、控制作业总量和考试次数。本次减负规定还明确了市、区和学校责任,强调违规必究。减负令一出,立即被媒体称为“史上最严”,课实施两月后,记者探访发现,学生普遍“被自愿”补课了。(4月14日《人民日报》)
撕书抗议补课、用鼻血写下“我不想写作业”、因为未完成作业想自杀……当下,中小学生负担大已经称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中小学生减也已是各方共识,可好政策为何不接地气?
在应试教育的裹挟下,学生再歇斯底里的控诉与抗争,也抵不过现实的残酷。面对纯粹以升学率作为政绩考核的指标,外界评价学校好坏也往往看升学率,于是乎学校也不得不将学生分数定为追求的终极目标,最终将培养学生人格的地方变成了加工“高材生”的工厂。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倘若家长没有从根源上认清楚这里“起跑线”的真正内涵,那么在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情况下,功利心必定膨胀,教育部门颁布再严厉的减负令也势必会成文一纸空文。
“学生减负令”被架空,表面上可以用学生的“被自愿”来解释其推行力度,但在根源上,仍旧是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积病在作祟。
要想让“学生减负令”落地,有关部门还必须要敢动真格。在此语境下,就需要有关方面在改变单一评价指标的同时,启动严厉的问责机制,比如学校一把手问责制,可就减负落实情况对学校领导“一票否决”,对违规违纪问题采取严厉制裁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监督渠道,鼓励第三方监督,从而先清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可操作空间。
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我们在教育和考试改革等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可是不从根源上为教育观念正位,不让人才评价体系多元化落到实处,实难杜绝各方给学生“施压”,而不采取釜底抽薪的措施,只在表面上给教育动刀,也注定会“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却难以下架。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松超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